节后,节前看好节后钢材价格走势的贸易商和钢厂期盼涨价的愿望纷纷落空,由于节日期间各地钢材资源集中到货,而钢材需求还没有明显放大,所以导致目前钢材价格比较尴尬,涨跌两难,下有成本支撑,上有库存压力,但是这样的弱平衡不可能维持很长时间,肯定是要被打破的。只有详细分析研究最近基本面和政策面的最新动向才能得出正确的预测判断,把握市场先机。
政策面似紧还松,通胀压力渐现
在2月12日央行年内第二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在中国,银行是经济的晴雨表,用调整存款准备金的手段来防范经济风险也比较具有中国特色。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短期内使用的手段,年内可能还会调一到三次,但是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了。
至于短期内是否会加息,还要观察美联储政策动向,目前中国利率已经比美国高了,要考虑热钱和投机因素,如贸然加息,热钱通过各种渠道涌入还将推动国内通货膨胀。目前美元主导力量还是很强,中国会谨慎的跟随和观望。1月通货膨胀指标是1.5,比12月1.9有所回落,加息不是十分紧迫,年内肯定会加息,但是加息在第一季度末或者第二季度才会出现。
今年1月份央票到期量为5860亿元,而加上央行近期在公开市场连续开闸放水,4周市场净投放资金总量已高达7000亿元。同时,2月19日至3月末,央行公开市场央票和正回购到期量累计将近9000亿元,考虑到春节前净投放资金量,央行需要回收1.6万亿元左右的流动性,资金回笼压力巨大,虽然央行可以继续通过央票来回收,但短期内利用上调准备金率来调控,可行性很高。
从信贷的角度来说,1月份新增贷款1.39万亿,同时票据融资减少了1800多亿元,两者相加,实质性新增贷款高达1.5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提高5748亿元,这也意味着一月份信贷总量已经占据了全年7.5万亿信贷目标相当大的一部分,加之,第一季度信贷需求以及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都很旺盛,通过准备金来降低银行放贷能力,很有必要。
而所有这些货币政策调整工具其实都是为了控制通胀预期而推出的。流动性太多,包括过量贷款和人民币汇率引发的流动性过多。管理层已经开始收敛流动性,但是7.5万亿的贷款目标比以前还是多了许多。另外,人民币如果不升值,外汇储备会继续膨胀,意味着人民币发行量也必然增加,导致通货膨胀压力。而管理层面在两个月持续调控存款准备金率,就是为了抑制箭在弦上的通胀预期,但反向思维的话,如果不是形势非常紧迫,国家有必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接连调整二次存款准备金率吗?
行业形势迷雾重重,整合大幕拉开
据工信部统计,全国工业销售利润率的平均水平为5.47%,钢铁业2.43%的利润率尚不及平均水平的一半。钢铁行业利润率过低的原因:除了我国钢铁业自身集中度不高、生产效率低、产业布局不合理几大“顽疾”之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被上游挤压,特别是近年来力拓等三巨头频频上涨铁矿石价格,已经将钢铁业的利润瓜分大半,直接导致“面包卖得没有面粉贵”的怪现象在钢铁行业内的发生。
2009年我国进口6.23亿吨,同比增41.5%。据中钢协统计,钢铁行业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已高达62%,而去年的进口总量超过实际需求8600万吨左右,造成铁矿石进口贸易秩序混乱,部分企业和港口库存积压,海运费上涨,并最终推动了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因此整顿进口铁矿石贸易秩序成为目前国内钢铁行业监管部门急需完成的工作,其中亟待完成的四项工作:一、推进进口铁矿石在中国实行统一价格;二、解决中小企业没有进口铁矿石资格的问题,推行代理制;三、提高现有进口铁矿石企业的门槛,减少数量;四、实行进口铁矿石合同备案登记制度,登记之后海关才能放行。而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铁矿石进口贸易的环节越是多,所附带产生的边际成本也多,在国际资源性产品大牛市的环境中,短期内铁矿石价格的上涨是必然的,而且有真实的国内需求支撑,所以铁矿石价格不会随国内清理铁矿石贸易秩序而出现价格下滑。
在整个钢铁行业形势混沌的局面下,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钢铁企业的整合也逐步形成风气,导致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是行业的重复建设和低成本高污染运营,通过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可以有效的抑制产能过剩,剔除重复建设,降低成本,彻底将小钢厂的生存空间挤掉;另一方面,兼并重组还能提高国内钢铁行业的集中度,加大与国外铁矿石供应商的谈判筹码。而最近山钢集团的深度重组和宝钢,沙钢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将拉开年内共钢材企业重组的序幕,今年还将有有更多钢铁企业加入兼并重组的行列。宝钢系、鞍钢系、武钢系、河北系、山东系、首钢系和江苏沙钢系七大巨头的格局已经显现。目前,国内钢铁企业约900家,排名前九、年产能1000万吨以上的钢企产量只占全国的39%左右,相比2008年的超过四成还略有下降。其中,宝钢集团、武钢集团和鞍钢集团三巨头产量只占全国总量的不足两成。而美国前四大钢企占全国总产量超过六成,日本前四大钢企则超过七成。
近期钢材期现货价格走势预测
现货走势:
近期随着节后气候转暖,各地基建工程将陆续开工,螺纹钢线材等品种钢材的消费强度将增加,加之铁矿石涨价预期的逐渐明朗,市场惜售心理也将加剧,因此形成螺纹钢等长材类品种易涨难跌,后期将有一定的市场表现机会。而板材类品种,热轧价格走势将和出口形势密切相关,如一季度钢材出口形势明显转好,热轧价格也将出现拉高迹象,但是上涨幅度不会比长材类钢材高。而冷轧涂镀类品种,受汽车行业需求大增影响,在所有钢材品种中最具备大幅上涨潜力,一方面是本身属于高端产品,市场库存压力不大,另一方面,下游需求支撑对其价格走势有明显推动。
期货走势:
节前钢材期货主力五月合约4066完成探底之后,连续拉出六根阳线,反弹幅度最高为4378,结合当前钢厂控制产能释放的现实,在完成现有库存消化之后,将有明显的拉升幅度,而目前五月合约已经开始向十月合约移仓,在这样的情况下,多10空5已经成为市场主力的操作策略。
每年春节后,市场上都会对节后持续增长的高库存有一定争论,今年创历史新高的库存量也不例外,同样给市场信心带来了较大压力。笔者通过对近几年来春节后的钢材价格以及库存情况变化数据进行整理,得知一些周期性的历史规律。
短期库存压力较大,需求逐渐回暖
节后,上海市场螺纹钢库存由1月份的54.88万吨上升到72.88万吨,上涨32.8%,达到近5年来最高,但从3月份开始,库存将出现逐步下降。根据近4年的数据显示,1月和2月螺纹钢库存上涨概率为100%,而到了3月份,上涨概率仅为25%,其中只有2007年出现了小幅上涨,其余三年3月份都出现了下降。而到了每年4月—6月份,库存下降的概率则为100%,3个月的时间内库存基本上都下降。
从价格变化情况来看,2003年至今上海市场的价格数据显示:螺纹钢3月份上涨概率为42.9%,分别出现在2005、2006、2008年。但进入4月份后,上涨的概率明显增加,数据显示4月—12月上涨概率分别为57.1%、71.4%, 57.1%、71.4%、71.4%、28.6%、28.6%,85.7%、71.4%。
以上数据表明,进入3月份后,库存将有较大可能出现拐点,但价格的上涨则在二季度启动的概率较大。3月、4月将会是钢材现货市场一个去库存化的过程,而较大的库存量短期内会对价格有一定的压制作用,但是随着需求的逐渐复苏,库存的逐渐消化,价格随后必将出现上扬。根据初步测算,笔者认为,当上海螺纹库存随着需求的复苏,下降到50万吨以下时,钢价将会出现一轮较大的上涨行情。
2月26日,河北钢铁集团出台2010年3月份价格政策,线材、螺纹钢出厂价格均上调100元/吨,小螺纹在大螺纹基础上加价200元/吨,三级螺纹钢在同规格二级钢价格基础上加价100元/吨。其中,Q235直径6.5毫米高线价格为3810元/吨,HRB335直径16至25毫米螺纹钢价格为3800元/吨。另外,冷轧、热轧板卷出厂价格保持不变,型材、中厚板价格微调50元/吨。
据统计,上周全国主要建筑钢材市场价格运行出现分化。截至2月26日,华南区域广州市场螺纹钢代表品种规格价格报在3870元/吨,较节前下跌10元/吨;华北区域北京市场螺纹钢代表品种规格价格报在3800元/吨一线,较节前上涨50元/吨。
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河北钢铁在建筑钢材品种方面的定价政策被业内认为是该类品种价格走势的“风向标”。业内人士指出,河北钢铁此次上调钢价比较谨慎,主要是考虑到当年国内钢铁尤其是建筑钢材库存创下历史新高,同时国内货币政策在春节前后已经放出数次收紧信号,这都对建筑钢材的需求增加、钢价上涨造成很大压力。
据统计,上周我国共有29家建筑钢厂进行调价,其中27家都为上调,其余2家为下调,总体而言,钢厂在成本压力下调高钢材出厂价格,促使后期到货成本提高的状况较为明显。
节日期间钢材到货比较多,只进不出的状况导致各地库存积累比较明显。据我的钢铁网春节后第一次对国内主要城市的盘库来看,螺纹钢库存在680万吨左右,与节前相比增长93万吨;线材库存192万吨,与节前相比增长33万吨,而本周再度盘库预计钢材库存将继续呈现增长。
就目前国内建筑钢材库存的变化情况,西本新干线市场部经理姚云峰认为,市场总体运行压力明显,市场价格阶段性选择弱势运行或不可避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库存接近顶峰的趋势已经明朗,库存增仓已经接近尾声。
预估建筑钢材市场将延续弱势盘整的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