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轮涨跌之中,几乎暴露出了中国的钢材市场应该关注的所有命题,大涨大跌非理性行情,钢厂的霸道和经销商投机、混乱与分散,产能过剩下的供求不平衡……
继国内钢价风向标宝钢之后,中国几大钢铁集团武钢、鞍钢和河北钢铁纷纷下调了10月份的钢材出厂价。
不管降幅多大,不管现在的钢材出厂价和市场价还有多大程度的倒挂,至少他们正视了市场行情。
这轮钢铁市场下跌行情始于8月初,不到三周就跌去了1000元以上。但对于9月的钢材出厂价,钢铁大佬似乎想用“集体无视”来挽回钢材市场的跌势,9月逆市提高出厂价。
中国钢材市场在近半年的攀升中,以螺纹钢为例,每吨涨了将近2000元。期间早就有专家提醒这轮涨势已经过猛,但不管是钢厂还是经销商都在这场疯涨盛宴中乐昏了头,或者扩张产能、提高出厂价,或者囤货惜售。随之而来的跌势令经销商措手不及,钢厂甚至不愿正视。
在几大钢厂确定了9月的出厂价以后,钢材市场没有按照钢铁大佬的意愿回暖,继续下跌,至今仍在震荡下行。
在这轮涨跌之中,几乎暴露出了中国的钢材市场应该关注的所有命题,大涨大跌非理性行情,钢厂的霸道和经销商投机、混乱与分散,产能过剩下的供求不平衡……
上演疯狂行情
疯狂是不可持续的,但疯狂的上涨趋势经历了16周。接下来的下跌一样疯狂,仅仅三周就跌去近千元,到9月底跌幅已达26%。
去年的涨跌已经释放了钢材市场“折腾”的力量。金融危机让钢材价格跌去近半,这种下跌幅度是自1992年国家放开钢材价格以来从未有过的。
全球在一片恐慌中,对于钢铁行业,很多人担忧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情况。IMF等机构预测整个2009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全球范围内的钢材市场都将在漫长的等待中度过。
中国也不例外。直到确认4万亿投资之后,行业人士才给出了中国钢铁行业会在平稳中度过2009年的判断。
按此预测,2009年的钢材市场没有折腾的任何理由。然而,即使9月后面的情况暂不预测,就说近半年的疯狂涨势,已经让此前的预言者大跌眼镜。经历了2008年底到2009年3月的攀升与震荡,从4月触底反弹开始,中国钢铁业步入了几乎可以和危机前的2008年上半年一样的上升通道。
时间回到2009年7月初,这时候钢材价格已经连涨9周,一周之内钢材现货平均每吨涨200元。这个时候诸多业内人士已经做出钢价回调的判断。因为钢材受气候的影响比较大,每年的7月都是钢材销售的传统淡季。
但是2009年的7月是个不传统的7月,在这个月内没有一点淡季的迹象,根据钢铁咨询机构MY STEEL的统计,7月综合钢价指数上涨11.9%,长材指数涨13.4%,板材指数涨9.5%。
这已经让人看不懂了,但更厉害的还在后面。8月3日,杭州、上海25mm螺纹钢单日上涨350元/吨。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分析师马力当时称这一现象为“疯狂”。
疯狂是不可持续的,但疯狂的上涨趋势经历了16周。接下来的下跌一样疯狂,仅仅三周就跌去了近千元,到9月底跌幅已达26%。
下跌谁之过
批发商不是依靠销售赚钱,他是靠从银行贷款出来之后投机赚钱。
钢铁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的支柱地位不仅体现在对国家GDP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它上承煤炭、铁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行业,下启房地产、重工制造、基础建设等行业。这样一个居于国家经济命脉地位的行业,一年有这样的波动,对整个国家经济运行的影响难以估量。
为此国家也在积极的推进钢铁行业的整合,以图解决这个行业的混乱局面。但是事实令人失望。
在连续的跌势中,几大钢铁集团逆市调高出厂价,可几大钢厂联手逆市而动却并不能改变原有的趋势,反而造成市场严重的价格倒挂。
在此局势下,即使有沙钢等公司不同程度的降低出厂价,但是对于整个行业影响甚微,这样的结果是很多经销商亏损、破产。
另一方面,中国的经销商对于行情的影响具有中国特色。据经济学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介绍,一般情况下钢材经销商是有规模的。中国不是这样,中国有成千上万的大小经销商,只要和银行有关系、能贷款就可以做。
他甚至认为,上半年的信贷投放为经销商的投机提供了机会,也正是他们的投机炒高了8月以前的钢材市场。
在销售方面从投机的角度讲,“钢厂直销根本就斗不过批发商,批发商的价格都会比钢厂低”,谢国忠认为中国很多批发商和华尔街炒大宗商品的交易员一样,银行为他们提供了交易的杠杆,批发商不是依靠销售赚钱,他是靠从银行贷款出来之后投机赚钱。
产能生死劫
在延续到8月的这轮涨势中,中国钢铁的过剩产能再次释放,粗钢日均产量也屡创新高。
在螺纹钢市场价格达到5000元/吨高位的时候是否有泡沫,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魏杰不太同意这种说法。但他不否定,如此高的价格根本没有相应的需求支持,如此大量的生产根本没有相应的需求消化。
在钢厂和经销商的恩怨之外,中国的钢材市场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产能过剩。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09年第一次行业信息发布会,中钢协副会长罗冰生公布,2008年炼钢产能达6.6亿吨,过剩1.6亿吨左右。
剔除经销商投机的因素,中国钢材行业已经经历了多次的复苏——产能释放——供大于求——下跌的循环。
伴随着2008年底到2009年初的反弹,1月、2月粗钢日均产量分别高达132万吨、142万吨,2月的数据折合成年产量将高达5.2亿吨。
可想而知,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反转。实际上,这次反转一直持续到4月。
而在延续到8月的这轮涨势中,中国钢铁的过剩产能再次释放,粗钢日均产量也屡创新高。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最新统计,6月日均粗钢产量165万吨,8月为166.6万吨。
魏杰认为这个问题解决比较麻烦,“他的门槛不太高,你也不能不让人家生产,可能未来的淘汰还就是靠价格。”
政府已经等不及通过价格的淘汰,在3月出台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他就鲜明提出要严格控制产能,推进钢企重组并购。
分析人士认为,政府大力主导钢铁行业重组,其中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业界也有很多人给出了预期:随着钢铁行业的重组完成,“产能过剩”这一顽疾将逐渐被根除。
重组与整合带来的问题或许也不小,但是随着河北钢铁集团在9月16日宣布拆除4座300立方米高炉的行动,让大家看到了重组解决产能过剩进程的第一步。
似乎只有解决产能问题,中国钢铁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2亿多吨的过剩产能,成为悬在钢铁行业头上的“堰塞湖”,如果不及时治理,整个行业就难以健康发展——
“就像悬在钢铁企业头顶上的堰塞湖,如果不及时治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破堤冲毁整个行业。”谈到钢铁产能过剩,武钢股份[8.35 0.12%]有限公司销售中心主任李洪波忧心忡忡。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钢铁产能已达6.6亿吨,加上5800万吨在建项目,产能将超过7亿吨。今年国内钢材总需求预计为5.1亿吨,这将形成约2亿吨的过剩产能。
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公布的调整部分行业过剩产能的名单中,钢铁赫然居于六大行业之首。
不仅落后低端产品过剩,部分优质钢材产能也呈过剩趋势
进入11月,钢价没有因为经济企稳向好而继续回升。近日,宝钢决定大幅降低出厂钢材价格,全系产品降幅约400元/吨。而就在不久前,宝钢暂停了在广东湛江市的千万吨级钢铁项目,武钢也暂停了在广西防城港市的千万吨级钢铁项目。如果说,宝钢作出11月份钢材降价决定是基于短期内钢材需求难以提振的判断,那么,两大钢铁巨头分别暂停了千万吨级钢铁项目,无疑是基于钢铁产能过剩局面短期内难以扭转的判断。
“钢铁产能过剩,既包括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落后低端产品,也包括一些技术含量高品质优秀的高端产品,尤其是部分品种的冷轧钢和热轧钢过剩严重。宝钢和武钢暂停的两大项目就属于高附加值的板材项目。”中国钢铁协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治理钢铁落后产能,并非最近一两年的事。但几年下来,效果并不理想。对此,山西长治的一家小型钢铁企业负责人说:“说产品‘落后’是相对的。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标准的提高,我们这些小钢厂也在不断更新设备,提高产品水平。所谓‘落后’,就是指更新和提高的速度赶不上国家标准升级的速度。在经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年代,这些‘落后’产品仍然有着广阔市场。”
据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尽管钢材需求骤然萎缩,但在国家出台相关刺激经济的措施后,一些基建项目对螺纹钢等中低档钢材需求加大,小钢企从中受益明显超过大钢企。淘汰小钢企落后产能的任务,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愈加显得艰难。
板材的过剩则不同。板材投资是从2004年明显升温的。当时,需求旺盛导致投资过热,板材成为市场上的紧缺产品,政府出台调控措施将投资引向稀缺板材建设上。如今,板材也成为产能过剩的主要品种,而且主要集中于大型钢企,这无疑成为本次调整的难点。
面对严重的产能过剩,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呼吁:“3年之内不要再新建钢铁厂!”10月份,有关部门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那么,钢铁产能过剩问题能有效解决吗?
汰劣而不是汰小,不能对小钢企“一刀切”,而淘汰落后产能的关键是完善退出机制
“现在都在拼成本,拼耐力,钢铁产能过剩最后还得靠‘市场倒逼’来解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黄泰岩教授表示。
然而,市场的力量似乎并不强大。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人预言将有大批小钢厂破产。但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这些小企业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不要简单地把小钢企和淘汰落后直接联系。小的不一定就是落后的,对于那些虽然摊子不大,但有特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不仅不应淘汰,还要加大扶持力度。只有那些工艺落后、浪费资源、破坏环境、没有发展前景的小企业才应该淘汰。换句话说,抑制钢铁产能过剩不能以大小论英雄,而要以优劣为标准。”黄泰岩说。
多年的实践也说明,虽然解决过剩最终要靠市场这只手,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十分复杂,涉及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很多,简单地依靠市场,几乎不可能实现。政府必须在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太钢集团公司董事长李晓波也表示了同样的观点。他指出,钢铁产业政策和调整振兴规划,都要求淘汰落后产能,有的地方政府甚至签了保证书,但市场稍有好转这些落后产能就恢复了。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削弱地方政府保护落后钢企的冲动,切实完善落后钢企的退出机制,淘汰落后就是一句空话。
山西省运城市政府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即使是一些落后的小钢厂,在一些地方也肩负着地方税收、就业等诸多重任,退出谈何容易?如果能通过财税政策平衡好国家和地方的利益,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去寻找和开发新的支柱性产业,在做好‘堵’的工作的同时,也做好‘疏’的工作,地方小钢企自然会‘摒弃’落后的钢铁产能,也乐意接受大型钢企的兼并重组。”
业内人士也纷纷表示,目前出台的政策和措施多是“堵”,希望政府能围绕“疏”多出台一些办法。
狠抓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积极应对过剩,靠实力抢占先机
“在看到产能过剩给行业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钢铁行业发展面临着众多利好。”中钢协专务理事王承荣认为,国家实施的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以及在基础设施上的大规模投资,都为提振钢材需求注入了力量。政府连续出台的出口退税等一系列政策,对扩大钢材出口、缓解过剩矛盾也会起到一定作用。
产能过剩为钢企重组迎来了黄金期。王承荣认为。近年来,钢铁业重组兼并步伐加快。在重组韶钢、广钢组建广东钢铁集团的基础上,宝钢集团与杭钢集团签署重组宁波钢铁协议。此前,武钢重组柳钢组建广西钢铁集团,唐钢、邯钢联合重组河北钢铁集团……
尽管一部分品种的板材出现了过剩,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高附加值钢材依赖进口。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累计进口钢材1543万吨,进口金额达到234亿美元。这些进口钢材主要集中在高附加值的冷轧、特厚板、高温合金板等品种。
“这些都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广阔空间。”王承荣说,“一些钢铁企业苦练内功,把自主创新作为应对危机冲击的重要措施,抓住国家推出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有利时机,坚定不移地推动结构调整,产品升级,努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山东莱钢集团董事长宋兰祥告诉记者,11月初,莱钢集团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于包括6项重大成果在内的180个成果给予450万元奖励。据了解,莱钢新开发的高端产品已在多个领域打开市场局面:欧标核电工程用H型钢已批量上市,成为我国核电工程用尖端H型钢的国内首家生产和供货企业;系列新型门架槽钢,打破了国外异型钢的垄断地位,在国内已占到80%以上的市场份额;作为京沪高铁项目螺纹钢主要供货商,将向京沪高速铁路工程提供55万吨螺纹钢产品……
武钢也动真格调整结构。2009年武钢股份有限公司的产能是1450万吨,但实际市场投放是1200万吨,比实有产能减少了20%以上。“我们要做的是,减少‘大路货’产品的市场投放,尽量多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以创新创造需求,以实力应对危机。”李洪波说。
11月20日,A股市场上的钢铁板块再次逆势上涨,从月初就开始的强势行情仍在延续。截至20日,11月份钢铁板块的累积涨幅已经达到13.7%,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涨幅仅为7%。
与此同时,钢材现货市场价格继续回暖,11月11日,两大钢铁巨头宝钢和武钢先后发布12月份调价政策:一家积极上调钢材出厂价格,一家停止了下调动作,同时喊停的还有此前的优惠政策。
种种迹象几乎都在表明,钢铁行业已经否极泰来。
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
钢铁股走强主要着眼重组预期
“钢铁板块的持续走强与近期愈来愈强烈的重组概念密不可分。”一位行业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工信部近日称,国内钢企重组第一梯队圈定3至5家,主要解决钢企的产品质量、能源消耗和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问题。此外,据了解,为引导和规范钢铁企业的重大兼并重组行为,相关部门已经在研究制定《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条例》,以期从制度上保证钢铁行业资产重组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来自两家钢铁企业的公告似乎预示着钢企重组“梦想即将照进现实”。日前,山钢集团旗下的济南钢铁和莱钢股份同时发布公告称,山钢集团正在筹划与两公司有关的重大资产重组事宜。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这则消息无疑是提振近期钢铁股走势的最关键因素。
“这一点可以通过近期行情中二、三线钢铁股表现得相对突出得到印证。”上述行业分析师表示,这一现象表明尽管目前市场也存在钢铁行业业绩回升的积极声音,但近期资金对钢铁板块的追捧主要还是出于对资产重组的强烈预期。
海通证券的研报认为,“只要钢铁板块的相对估值偏低,兼并重组题材就有表现的空间。此轮兼并重组还将与落后产能淘汰紧密结合,其对于行业的意义和影响更为深远。”由此判断,市场的热情并非“虚高”。
需要强调的是,重组仍然只是预期,无论这预期有多强烈。经历了本轮快速上涨之后,开始有市场人士提醒投资者应当关注风险。招商证券分析人士表示,重组有很多不确定性,重组的方式也有多种,对不同的钢铁企业还要具体分析。“投资者在炒作重组概念要谨慎。”他说。
需求回暖提振钢价
事实上,比重组预期更为实在的利好来自于钢材现货价格的触底反弹。自今年8月开始,国内钢价经历了两个月的持续下跌,近期,这一局面开始得到缓解,钢价自10月中旬振荡上行,数据显示,目前现货钢价已涨至3600元/吨,涨幅达9%。
这显然被市场人士视为是行业形势转暖的重要信号。
海通证券最新研报认为,钢价底部已于10月中旬探明,预计2010年钢铁均价将上涨10%至12%,企业盈利将大幅上升,其中房地产将成为拉动钢铁需求的引擎,而应用于汽车家电行业等的高端板材仍具有相对垄断优势。
东方证券行业分析师则表示,从政府基建投资、房地产、机械、汽车趋势分析,预计内需强劲将在2010年延续和加强;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将呈改善趋势。四季度,钢铁行业的供需平衡仍将面临产量和库存高位压力,但随着明年需求的进一步增强,产能压力将逐步消化,供应偏紧的平衡有望重现。
这样的预期也似乎让股市里的投资者更加有了主心骨,于是,钢材板块股价与现货市场齐涨。
而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
就在本周四,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罗冰生表示,今年国内钢铁生产供大于求,钢铁价格有下行压力,预计今年末至明年年初,钢铁业将面临严峻困难。
罗冰生说,对当前钢铁行业的运行态势决不可盲目乐观,由于社会库存及企业库存不断增加,有可能促使国内市场钢材价格下滑,企业盈利下降,亏损企业增加。在纳入统计的70户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中,1至9月实现主营业务销售收入15553.68亿元,同比下降24.39%;实现利润299.78亿元,同比降幅高达77.65%。
“如果全年粗钢产量突破5.65亿吨,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钢材价格将进一步下滑,亏损企业将继续增加。”他说。
可见,与重组预期相比,看似更为坚实的价格预期也存在着自身的不确定性。在高库存与日产量仍在迭创新高的压力下,尽管更多的市场人士看好中期钢材价格,但风险仍然存在,甚至可说是严峻。
或许,11月份钢材期货市场的上行乏力恰恰说明了这一点。与股票市场热情洋溢的氛围不同,11月上期所螺纹钢主力合约横盘振荡,表现平平,市场充斥谨慎、怀疑的氛围。“这一方面说明市场认可前期钢价底部的判断,认为行业正在走出低谷;另一方面也说明是谨慎看好,并不过分乐观。”分析人士表示。
钢价长期上涨仍存隐忧
“即便钢材价格中期看好,到明年仍能上涨,但这是建立在‘需求非正常’的基础上的,长期看很难维持。”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对记者说。他认为,出于拉动经济增长的需要,目前处于投资扩张期,特别是部分地方项目,属于超前的基础设施,而这难以为继,因此,当前钢材的产量跟正常需求比是过剩的。
“随着政策向‘调结构’转变,投资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比重会逐渐降低。”他说,“一旦投资不能维持,产能过剩的现象必然显现,因此,长期看钢价仍存隐忧。”
对于逐渐复苏的外需的提振效应,他也不太乐观。他解释说,“一方面,美国等其他国家对中国钢铁产品的反倾销政策未来仍存隐患;另一方面,长期来看,我们也不能允许自己成为世界的‘钢铁建设基地’,因为那是以自己的环境、水源等为代价的。”
在此背景下,曹建海认为,一方面,推进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刻不容缓,另一方面,大幅提高钢铁企业的环保标准等更多切实有效的措施也应加快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