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废金属资讯网 > 新闻详情 |
|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世界各国政府纷纷投入大量资金拯救岌岌可危的经济支柱产业。中国政府为了拉动需求,陆续推出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和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直接或间接拉动钢材需求。
(一)“政策下乡”,意旨帮钢铁业走出困境
中国政府推动“家电下乡”活动,首先在山东、河南、四川等地启动,之后在全国14个省市逐步展开。此举将刺激因出口需求下降的家电行业,间接带动家电行业的钢材消耗。
中国政府通过对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L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增加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并清理取消限购汽车的不合理规定。这些举措无疑将增加汽车购买量,对汽车用钢量也相应放大。
在2007年开始推广“农机下乡”政策,2009年进一步加大了农机购置补贴的规模,达到130亿元,激发了广大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
此外,2009年1月起针对中国553种机械和电器产品的增值税退税率从14%提升到17%,直接提升相关产品的出口竞争力,降低出口市场需求萎缩所产生的冲击。
(二)钢材价格持续4个月呈“爬坡”状,8月上旬发力上冲
国家政策拉动钢铁产品的内需,为钢铁行业走出困境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内钢市自4月上中旬以来持续4个月呈“爬坡”状,宝钢、沙钢、鞍钢、武钢、河北钢铁等几大钢铁集团更是接连上调钢材出厂价格,带动钢材价格持续上涨。
但7月中旬后,钢价涨幅之大,速度之快令钢铁圈内人士始料未及,上涨基础不牢固,市场风险的集聚,快速拉升导致8月上旬建材等主要钢材品种价格出现剧烈震荡。据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市场监测数据显示,8月6日,建筑钢材开始小幅回调;8月10日,国内重点城市Ф25mm螺纹钢平均价格4514元,比前一日下跌106元;5.5mm热轧卷板的平均价格为4195元,比前一日跌136元。
经销商在涨势行情中谋取更大利润的同时,更也应该关注市场行情的另一面。虽说线材、螺纹钢价格持续大涨,但市场出货量并未明显增大,西安等局部地区线螺甚至是有价无市,相当一部分销售量是在经销商之间流转,4万亿投资对建筑钢材的需求确实有所增加,但只是略有增加,不足以支撑钢价日涨300元/吨,另外终端用户也希望钢价上涨势头得到适当遏制。因此,除成本因素外,钢价上涨更多的是钢厂提高出厂价格刺激的结果,是一种预期式的上涨。
(三)产量猛增是问题的症结
钢铁行业在价格、产量都出现一定回升情况下,一定要高度关注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的情况。金融危机只是诱因,我国钢产量增加过快过猛,是问题的症结。我国从1996年粗钢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之后已连续14年保持世界第一,2008年粗钢产量5.005亿t,占世界总产量32%,比第二位到第八位国家总合还要高。2008年我国钢产能已达6.6亿t,而消费4.6亿t,产能过剩2亿t。近30年中,日本与美国的粗钢产量仍分别稳定在1.2亿吨和1亿吨左右,呈“水平状”发展的时候,中国的钢铁产量在近30年间却猛增了13倍。
(四)高水平重复建设危害也许更大
过去常说低水平重复建设,现在看,高水平重复建设对产业发展的危害也许更大,未来恐怕一部分先进产能也可能因过剩被淘汰。
虽然我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装备,但产品质量与国外仍存在一定差距。板材相对长材而言过剩尤为突出,近几年我国每年新增粗钢能力5000万t左右,其中90%为板材。从品种上来看,我国大部分钢材品种都已经过剩。不能自给的仅有冷轧薄板、冷轧薄宽钢带、镀层板带、冷轧窄钢带、电工钢板带高端产品。一些企业缺乏正确的产品定位,盲目开发电工钢、汽车板,甚至生产长材厂家也去开发高附加值板材产品,结果产品成本过高,质量不过硬,市场板材严重过剩。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优势走“低成本”和“产品质量”竞争战略。
(五)未来1-2年我国钢铁业可能出现产量增长停滞
纵观全球钢铁工业,世界三大产钢国和经济体,美国、日本及欧盟都是在粗钢生产能力超过需求50%(如需求1亿t,已建成能力1.5亿t)后,才开始产量增长停滞,并且进入下降通道,逐步由数量扩张转向品种和质量增强。当前我国粗钢生产能力超过需求的43%,接近50%,可以推断未来1-2年将是我国钢产量增长的拐点,从而实现数量扩张向内在质量提高转变。转变期间,将不可避免会出现大量钢铁企业倒闭的灾难性局面,由市场决定淘汰落后。
我国钢铁工业被甩入低谷的同时,也在呼唤着企业的强壮性,它要求产业集中,要求生产敏捷化、管理精细化。
(六)影响钢价的最大风险是在市场好转之初,众多钢厂就同时
决定提高产量
据世界钢铁协会统计,2009年6月全球粗钢产量为9980万t,同比下降16%,但降幅大幅收窄。除中国外,今年上半年全球其他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都呈现下滑趋势,但在6月份,几乎所有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降幅都出现收窄。7月份中国粗钢产量为5068万吨,同比增长12.6%,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国内大钢厂实施限产措施下,各地中小钢厂借助低端产品市场的拉动、经营机制相对灵活的优势,盲目大量扩产。
虽然新兴经济国家市场需求出现一些闪光点,但未来1-2年全球钢需求量不会达到2008年的峰值,中长期内,钢铁企业产能利用率不会回升至理想水平。除非实际需求进一步增长,且超过重建库存。当前影响价格的最大风险就是当市场好转之初,众多钢厂就同时决定提高产量。
据了解,对粗钢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三分之二的钢铁联合企业而言,只有产能利用率达到75%以上,才能得以维持运转,恢复盈利。目前全球钢铁工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仅有73%,如果不包括中国,则更是低至62%。因此,要全球钢铁行业重新回到盈利状态,就必须永久性关闭低效、高成本过剩产能。 |
上一篇:8月12日国内废铝市场行情
下一篇:8月12日国内废铜市场行情
|
〖收藏此页〗〖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
|
↑返回顶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