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以来,中国钢铁业并购大潮迭起,钢铁产能集中度有所提高,并购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宝钢模式
2007年1月,宝钢集团“西进”并购了位于新疆乌鲁木齐的八钢集团,拉开了宝钢集团整合大幕;2008年6月,宝钢“南下”吞并了广钢、韶钢;今年3月份,宝钢又将宁波钢铁纳入麾下。但宝钢也有未竟之愿,如至今仍未收编包钢,与邯钢的“婚恋”也宣告破裂。
与宝钢并购模式相同的还有武钢、鞍本集团等,这类央企的并购受到国资委的鼓励,且往往选择跨区域重组,但并购进展更多受到地方政府左右。如果当地政府欢迎央企前来重组,则进展顺利,否则重组宣告破裂,或无疾而终。
●河北、山东模式
2008年3月,以济钢、莱钢为主体的山东钢铁集团成立;同年6月,以唐钢、邯钢为基础的河北钢铁集团挂牌。受益于并购带来的规模,当年,河北钢铁集团和山东钢铁集团纷纷跻身全球钢铁十强榜。
河北、山东模式的最明显特征是,以省为单位,在地方国资部门的直接撮合下,将省管钢铁企业“合二为一”。这种合并的效率高,时间短,但缺点是以行政命令取代市场规律,导致企业出现“整而不合”的现象,或者整合后的企业磨合期过长。
●沙钢模式
2006年6月,沙钢斥资20亿元收购了苏北地区最大钢厂淮钢90.5%的股权;此后,又相继收购了位于张家港的永钢、江苏鑫瑞特钢,以及位于河南安阳民营企业的永兴钢铁,目前沙钢是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
尽管也在河南收购,但沙钢更多地集中在江苏当地,且收购对象多为民营钢铁企业,收购风险较小,成功率高。
●复星模式
2003年,复星收购南京钢铁,并入股建龙集团,此后又参股宁波钢铁、天津钢铁,后因故均退出。钢铁板块作为最大板块之一,在复星集团的产业构架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复星是仅次于沙钢的国内第二大民营钢铁集团。
与沙钢收购对象不同,复星多选择国有钢铁企业,入股后加以改造,引进市场机制,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建龙集团收购通化钢铁也属于这种模式,由于涉及利益方较多,这种收购模式的风险大,失败概率也高。
●首钢模式
首钢整体搬迁到河北曹妃甸之后,版图视野放眼全国,目前首钢正在和山西长治钢铁、贵阳特钢重组洽谈。地方国资企业“走出去”在全国范围内收购并不多见,但因为缺少整合实力,首钢选择对象往往为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