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此前超预期上调7月产品出厂价后,宝钢又于7月13日宣布,再次上调了8月份的主要品种出厂钢价,较7月份价格每吨上浮了350-500元。钢厂们相继跟进。
在中外铁矿石谈判桌前一直强硬、坚持底线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以及宝钢谈判团队,与笃信中国钢市已率先回暖的国外矿商们各自如何理解。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佐军博士看来,这是经济学中“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间矛盾一面的体现。而钢铁行业内人士多数觉得,要么是宝钢对谈判失了信心,要么就是这位行业老大“表现太不像话”的又一佐证。
信息不对称,在这过去的半年内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2009年初,中钢协预测全年粗钢产量目标为4.6亿吨。但协会最新更新的统计数据显示:6月中旬国内粗钢日均产量再创新高,达152.2万吨。按此推算,全年的粗钢产量仍要超过5亿吨。工信部于5月上旬下发的《关于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紧急通报》,似乎无甚效果。
单尚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强调:“伴随钢铁行业的传统淡季到来,7月份后预计钢产量会大幅下降。今年对铁矿石的实际进口需求量也就4.5亿左右,最多不会超过这个水平。”
可是接近三大矿山的人士颇不以为然,按照自有分析框架,他们认为这个进口需求“超过5亿吨应该不成问题”。
近日,又有全球最大钢企安赛乐米塔尔公司全球副总裁RolandVerstappen公开表示:全球钢铁业大概要到2011或2012年才能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但“毫无疑问,中国政府的经济刺激方案正在发挥作用,银行信贷流入相关行业,建筑、汽车等‘用钢大户’出现增长势头,中国经济正在复苏”。
“风景这边独好”,却成了一件令人惶惑而值得警惕的事。一直在背后声援中钢协的工信部,于不久前举行了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座谈会,倾听大中型企业意见。据与会人士称,“是这个很有意思的会”。大中型钢企普遍反映中小钢企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
无论在钢市低迷的自救中,还是在铁矿石谈判的过程中,市场周转更灵活的中小钢企,在某种程度上一直被视为扰乱市场、阻挠统一谈判的“不安定”因素。
银行联合信息网总经理符文忠认为:“中小钢企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这次谈判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一来中小企业在今年前几个月的增产是导致铁矿石进口增多、价格上扬的重要因素。二来是在僵持面前,中小企业无法和大型企业一样坚持,开始有妥协的倾向。”
因而,亟须理清市场秩序,也正是兼并重组的重要目标之一。
不过,唐山瑞丰钢铁集团采购部部长李炳光并不认同中小钢企都是“倒戈者”的定论,一直关注谈判进程的他向本报记者分析:“原材料价格的涨速,不如成品材价格涨速来得快;但成品材价格下调的速度,也比原材料价格下调的速度更快。如果说现在短期内钢厂获得利润,一旦后市钢价下跌以丰补歉,在失去市场支持点后,日子还是会很难过。”
之所以在谈判中谋求更大降幅,源自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利润受到危机冲击,不可再承受原料价格之重;而抓住阶段性回暖、钢企趁势提价保利扭亏为盈,让中方谈判的底气顿显如此不足。
比较有趣的是,在这一派纷乱中,安赛乐米塔尔公司全球副总裁RolandVerstappen在北京说:“中国需要一家或一些企业来帮助整合钢铁企业,安赛乐米塔尔想承担这个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