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韩相继达成33%的降价幅度之后,今年中国铁矿石谈判的走向更加引人关注。 6月4日,澳大利亚媒体报道称,必和必拓正与中国一家大型钢厂就采用基于指数的铁矿石定价体系进行商谈。且目前已有数家中国民营钢铁厂在指数定价的基础上,与必和必拓签署了供应协议。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必和必拓就一直在力推指数定价体系。而在今年铁矿石谈判之初,必和必拓亦曾且明确表示,如果接受必和必拓对定价机制的调整方案,以现货指数定价,公司将提前三个月重新确定合同价格。
不过,这一动作遭到了全球几乎所有大型钢铁企业的反对,而中国钢铁协会也已经明确表示“不会接受一天一个价”。
然而,必和必拓并未放弃努力。
“实际上,自去年年底起,在整个市场价格比较混乱的情况下,国内不少钢铁厂已经在根据指数定价来购买必和必拓的矿,虽然现在不能很确切的说出都是哪些企业,但这些情况肯定是确实存在的,并非空穴来风。可以说这已经成为必和必拓与一些钢铁厂交易的‘潜规则’。”6月4日,我的钢铁网副总经理贾良群对记者说。
钢企表情不一
对于已有民企与必和必拓达成指数定价协议的说法,南钢集团董事长杨思明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称,“我们对这事并不清楚,目前南钢还没有具体研究指数定价的问题,对外谈判由中钢协统一执行。”
而国内最大的民企沙钢集团副董事长贾祥荣则表示,“现在谈判由中钢协统一组织,作为企业,我们已经把我们的态度转达给中钢协。”至于沙钢究竟是何态度,贾祥荣则表示不便多谈。
“目前中国大型钢企与必和必拓达成指数定价协议的可能性并不太大,更有可能的是中小型钢铁企业,用量几百万吨那种。因为大的企业更追求的是长期稳定,使其成本预算有保障。而对中小企业来说,因为船小好掉头,更看重灵活性。” 贾良群说。
事实似乎确实如此。
河北唐山一家民营钢企负责人对记者称,“澳大利亚矿石的品位比印度矿好很多,如果价格随行就市,我们肯定愿意多用。对于我们小企业来说,一年一定价的方式不太合适,毕竟我们的需求还是要根据市场来定的。”
对于与必和必拓签署基于指数定价的供货协议,该人士称,“现在必和必拓的业务代表正在大规模展开对中国民营钢企进行游说。这事我们几个钢厂老板也商议过,不是没有可能。不过现在下游需求还没有完全起来,还是要先观望一段时间。”
贾良群认为,从去年起,铁矿石谈判基准定价机制的多个原则就已经被打破,比如同品种同涨幅、价格跟随,此外中国签订的合同不仅满足了力拓和必和必拓的海运费补偿,而且最后还出现了亚洲和欧洲不同价的状况。“今后铁矿石价格可能出现更灵活、更市场化的趋势。”
“虽然我们不是很清楚目前具体有哪些企业在跟必和必拓谈,但总的来说,价格跟着市场走,保持一定的灵活性,这是一个大的趋势。”作为中国民营钢铁企业的组织——中国工商联冶金业商会常务副秘书长耿炳玺也对记者称,目前全球经济都不景气,而最大的需求方中国必须掌握住主动权。“但是具体到是否需要采用指数定价,还是保持过去一年一谈的长期协议模式,这个就很难说,因为市场的预测很难做到非常准确,而指数也有弊端。总的来说,关键还要看市场,如果市场没有需求,钢材卖不出去,那矿石价格就必须得降下来。”
两种体系并存?
在三大矿石巨头中,必和必拓总裁高瑞思是定价体系创新的坚定支持者和推进者。从2008年铁矿石谈判开始,高瑞思就曾提出引入“铁矿石指数定价体系”。
在本年度铁矿石谈判开启之初,高瑞思更是强调,“形成新的价格机制比谈判价格更重要。”
而中国,则是必和必拓推进定价体制变革最重要的突破点。
“中国钢铁价格每天起伏波动,不像日本,钢铁价格一年都不变。今后中国会有更多的客户希望大宗原材料的价格与钢材价格挂钩。”高瑞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高瑞思还称,现在必和必拓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矿石以市场价格出售。“我们根据指数价格出售的比例还会增长,上个季度是21%,接下来还会进一步增加。”
不过,对于必和必拓抛出的指数定价体制,中国钢铁协会则旗帜鲜明的表示反对。
中国钢铁产业网经济分析师贾俊明认为,中方之所以更喜欢基准定价体系,主要是因为指数定价是谈判对手澳大利亚矿业公司提出的,采用指数定价可能对国内钢铁企业不利。
“首先,国内铁矿石供应缺口非常大,2007年铁矿石进口量高达38300万吨,客观上中国需要寻找长期稳定的铁矿石供应渠道,长协合同供应才是第一选择。其次,全球三大矿业巨头产量占全球总量70%,铁矿石供应方垄断程度很高,指数定价容易被供应方操纵,明显不利于以中国为代表的铁矿石需求方。第三,中国钢铁企业并不熟悉澳大利亚矿业公司抛出的指数定价体系,相比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国内钢铁生产商力量较散,只有少数大型钢铁企业拥有参与的实力,指数定价对中国钢铁企业而言,操作难度很大。”贾俊明指出。
对此,贾良群认为,“从主流来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大型钢铁企业还是会选择以长期协议为主,因为他们更看重价格的稳定,但一些小企业则希望价格能更灵活。”
至于指数的制定是否公平,贾良群认为,这主要看是否是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制定和发布。“如果是矿石提供方来制定指数,对于钢铁企业来说肯定会有很大的隐患。而如果由双方认可的机构来完成,这个风险就小得多。”
“总的来说,对矿山以及炼钢企业来说,都是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所有的规则都是在公平和利益之前游走。”贾良群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