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以来,国内钢材价格一路滑落,目前已跌破1994年的价格水平。但与此同时,钢材产量却并没有随之下降。行业不景气使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长期处于整体亏损状态。
据新华网报道,业内人士认为,钢铁行业要走出当前的发展困局,必须切实淘汰落后产能,控制钢铁产量,降低原材料成本,并使钢材价格恢复到合理水平。
钢材价格回升方能扭转亏损局面
虽然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对国内钢材需求产生了一定拉动作用,并使今年年初的钢材价格有所回升,但这只是昙花一现的反弹。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编制的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显示,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从去年11月最低的101.5点逐步回升,今年2月初达到109点。随后钢材价格一路下滑,3月末,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97.59点,环比下降6.1点,降幅5.88%;同比下降44.72点,降幅31.42%。
4月份以来,国内钢材价格总体依然处于下降趋势。到4月17日,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下降到95点,比今年最高点下降12.8%。中钢协编制的价格指数以1994年4月的钢材综合价格为100点,当前的钢材价格比15年前还低了5%。
钢材价格的低迷使国内大中型钢厂在去年10月以后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处于整体亏损状态。今年一季度,纳入统计的72户大中型钢铁企业产品销售收入4499.5亿元,同比下降21.74%;实现利税123.63亿元,同比下降83.07%;实现利润整体亏损33.08亿元,与上年一季度实现利润441.6亿元形成明显的反差。
目前国内钢材价格还看不到回升的迹象。国内三大主流钢厂宝钢、武钢和鞍钢发布的5月份价格政策,对热轧板卷、冷轧板卷、镀锌下调200-300元,彩涂、中板下调400-450元。
中钢协有关专家认为,只有钢材价格回升到合理水平,钢厂才能有利润,钢铁行业才能走出当前的困局。
控制钢材产量价格方能回升
中钢协名誉会长吴溪淳认为,要使钢材市场价格回升到钢铁行业不亏损并有微利,关键是搞好产需平衡,控制产量和控制原料采购成本。
但是,一季度的统计数据证明,国内钢铁行业并未因钢材价格走低而减产。相反,一季度国内粗钢产量12744万吨,同比增长1.4%;钢材产量14473万吨,同比增长2.8%。一季度平均日产粗钢141.6万吨,相当于年产粗钢5.17亿吨的水平;而国家制定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2009年我国粗钢产量4.6亿吨,同比下降8%。
从发展趋势看,1月份日产粗钢水平相当于年产4.85亿吨,2月份5.27亿吨,3月份5.31亿吨,总量水平呈逐月上升态势,钢铁生产总量明显过高,目前月产量已经接近2008年的单月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国外主要钢铁企业则呈现大幅度减产的态势。1至2月,全球除中国以外的65个主要产钢国钢产量8865万吨,同比下降37.2%,中国1至2月钢产量已占全球的47.9%。
需求不足是当前钢铁行业必须承认的现实,而只有供需达到平衡时,钢材价格才有可能最终完成筑底并反转。
控制产量难在哪里
当市场需求减少、价格下跌时,应当减少产品供应量,这是人人都明白的市场规则。但是,为什么国内钢铁行业减产这么困难呢?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冶金行业属于弹性较小的流程工业,控制生产节奏的能力较弱。而且,中国钢厂炼钢应用最广泛的是高炉炼铁、转炉炼钢法;在一定限度内,炉容量越大,经济效果越好。而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废钢为原料的电炉炼钢更普遍,相比之下,电炉的灵活性更高。
其次,当前保增长、保就业的政策方针被一些地方政府曲解为保生产、保产量,而信贷政策的放宽又为企业负债经营提供了资金条件。
此外,许多小钢厂基于人力和环保等方面的低投入,其生产成本更低,在生产上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市场一好就点火开炉,市场一差就停产放假。这些小钢厂虽然属于落后产能,但对地方政府而言却是利税大户,地方政府并不愿意让它们遭到淘汰。所以,虽然国家定下了明确的淘汰标准,但实际执行起来比较困难。
专家认为,要使钢铁行业走出困局,就必须对症下药,切实按照国家要求,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财政奖励力度,鼓励企业之间按照市场规律兼并重组,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控制钢铁产量,并争取更多的铁矿石定价权,从而使中国钢铁业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