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空间有限,民营钢铁企业中仍有脱颖而出者。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的沙钢集团,通过自建和兼并重组,如今已成长为3000万吨级别的大型钢铁集团公司,晋升国内钢铁业第一梯队。
在钢铁业“民消国长”的趋势下,沙钢集团这样一家大型民营钢铁企业,仍然有被并购的可能。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只要合作对双方有益,沙钢并不排斥联合重组。
改变发展策略
与大多数民营钢铁从21世纪以后才应运而生不同,沙钢上个世纪70年代即开始进入这个传统的行业。由于国民经济发展初期急需钢材,1975年,江苏省沙洲县政府提出让沈文荣所在的锦丰轧花厂搞钢铁。
发展初期,那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钢厂。到了1983年,沈文荣觉察到,必须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在沈文荣的谏言下,当年沙洲县决定将钢铁厂与母厂轧花厂分开,并起名沙钢,沈文荣则出任钢铁厂副厂长和党委副书记。
与国内其他大中型钢铁公司一样,发展初期都是依靠自建发展起来的。在2006年以前,沙钢一直遵循着自建为主的发展策略。2001年,沈文荣作出了一个在外人看来疯狂的决定,戏剧性地买下了德国蒂森克虏伯多特蒙德钢厂。这是一次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收购”,沙钢的产能因此跃升到1000万吨级。
两年以后,中国正式参加一年一度的国际铁矿石谈判。在一年一度的铁矿石谈判中,中国因为钢铁企业过于分散,饱受“三大矿山”(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力拓)肆意抬价之苦。于是开展联合重组、提高集中度的呼声在国内慢慢响起。从2005年开始,国内钢铁行业的重组浪潮也开始启动。
随着国内外兼并重组浪潮的日益高涨,沙钢开始尝试收购。2006年12月,沙钢宣布收购江苏淮钢特钢,后者是一家国有企业。这也是沙钢迄今为止收购的唯一一家国有钢铁企业。
紧接着,2007年9月,沙钢又宣布收购江苏鑫瑞特钢有限公司51%的股份;当年12月,又通过淮钢特钢购买了河南安阳永兴钢铁公司80%股份,还购买江苏永钢集团25%的股份,成为其大股东。沈文荣告诉CBN记者,以前沙钢是依靠自建为主,现在调整为以联合重组为主的发展策略。
力争突破“天花板”
按照2008年的钢铁产量排名,沙钢集团产钢233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4.66%,位居全国第五。但这样的头衔,并不能让沙钢完全摆脱被重组的命运。
2007年下半年,宝钢集团联合高盛收购沙钢集团的消息不胫而走。起初,几方对这一消息都给予了否认,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此事子虚乌有。直到最近,沈文荣才承认,2007年宝钢和高盛的确与沙钢接触,双方就重组方面曾达成了一些协议,但是此事因为一些因素最终夭折。
沈文荣对CBN记者表示,沙钢对于外界的资本是持欢迎态度的,今后也不排除与其他企业联合重组的可能。
作出这样的选择也是迫不得已。在做强做大方面,沙钢获取的支持相比大型国有企业要逊色许多。权威人士告诉CBN记者,沙钢再想做得更大可能会非常困难,今后给沙钢新批项目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知情人士告诉CBN记者,沈文荣曾多次进京向有关部门申请一些项目,但一直未能获批。
拿不到项目只是一方面,沙钢集团筹备了14年的上市计划一直未能如愿。于是沙钢集团只能选择通过兼并重组进一步做强做大。但由于没有资本市场的支持,单纯依靠银行借贷和自身的经营积累,收购资金并不宽绰。
沙钢集团试图再次冲刺资本市场。沙钢试图借壳ST张铜从而实现整体上市,还在审批过程中。
“最近有10家左右钢铁企业主动向沙钢提出兼并重组的意向。”沈文荣说。但是收购显然需要大量的现金,种种难题摆在沙钢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