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李新创11日在第五届钢铁产业发展战略暨钢铁产品产需研讨会上说,中国钢铁工业存在产能及结构过剩严重、铁矿资源和海运保障程度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七大问题。但是,中国作为全球钢铁生产消费中心及世界主要钢铁出口大国的地位不会变,在中国实现工业化之前钢材消费依然是增长趋势。
这位钢铁业权威专家说,钢材需求达到饱和点起码需要满足3个条件:一是实现工业化;二是人均GDP达到3500至6000美元;三是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中国的钢铁工业还要走很长的路,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李新创认为,中国钢铁业主要存在七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产能和结构过剩严重,特别是存在大量落后产能。截至去年底,中国粗钢产能达到6.6亿吨,超出实际需求约1亿吨;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先进生产技术、高端产品研发和应用还主要依靠引进和模仿,一些高档关键品种钢材仍需大量进口,消费结构处于中低档水平;三是产业布局不合理,大部分钢铁企业分布在内陆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四是产业集中度低,粗钢生产企业平均年产钢规模不足100万吨,排名前5位的企业钢产量仅占全国总量的28%左右;五是铁矿资源和海运保障程度低,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弱,国内铁矿资源禀赋低,自给率不足50%;六是钢材市场体系不成熟,钢铁产品经销商超过15万家,投机经营倾向较重;七是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延伸深加工程度低。
在对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展望中,李新创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中国钢铁业的发展,第二产业消费占国内钢材消费的主导地位,制造业和建筑业分别占钢材消费总量的38%和54%。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实现工业化要消耗大量的钢铁,中国在实现工业化之前钢材消费将依然是增长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