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钢材期货将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相信曾参与过当年线材期货交易的人们,都不会忘记那段“过山车”的经历。
1993~1994年线材期货在诸多交易的品种中不愧是个佼佼者,累计成交总量达到4.52多亿吨;成交金额计1.32多万亿元;交割总量为251多万吨。不过,当时国内期货市场的“极度混乱”,再加上线材期货价格波动太过激烈,该品种最终被“封杀”了。
在国家“规范发展期货市场”政策的引导下,国内期货市场经过数年的清理、整顿,期货市场现在是运作有序、规范有佳。在这种环境下,上海期货交易所将推出钢材(螺、线)期货合约挂牌上市交易,当年线材期货的雄风是否再现,我们拭目以待。不过,钢材期货的上市,国内钢铁行业的定价机制必将随之而发生改变。
受全球经济危机不断蔓延影响,国内钢铁行业身受重创,致使全行业连续4个月的亏损。无序竞争、产能过剩、供需失衡、价格暴跌、出口锐减……是目前国内钢铁行业的真实写照。
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诸多,笔者认为,虽说国内钢铁行业已实现与国际接轨,但其定价机制确与市场是脱轨的。
目前国内钢材的定价机制即:大钢企业定价,小钢企业跟随,中间商(贸易商)几乎无话语权。首先,中间商与钢企签订长期代理协议,每月承诺包销一定数量的钢材产品;再向钢企缴纳相当于年代理量20%的保证金,如果每月未能如约订货则罚没保证金;每月订货价由钢企根据生产成本和下游需求制定,中间商议价空间很小。
这种钢企“说了算”的定价机制,既不能真正反应钢材的市场价格也无法真实反映市场供需关系。若依照这种定价方式,企业用于指导投资、生产,必将造成产能失衡、供需失衡,价格暴涨暴跌。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持续至今的国内全行业亏损就是个佐证。
我国钢企如何走出上述困境,笔者认为,首先要通过自身的设备改造、技术创新等手段,多生产高附加值及适销对路的产品,将消化不合理的库存。
其次,通过兼并整合、做大做强,提高集中度,向发达国家的同行看齐。
第三,钢企应主动放弃垄断定价权,与大中间商(贸易商)签订长期订货协议,结成“利益共同体”同舟共济。主动取消“霸王”条款(如:缴纳相当于年代理量20%的保证金,如果每月未能如约订货则罚没保证金)一同参照国内外相关产品的期、现货价格及供需等情况,定期商讨、“协商定价”(或“联合定价”)。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线材、螺纹钢的生产国(2007年总产量1.817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也是全球最大的螺纹钢的出口国。钢材(螺、线)期货,3月27日再度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相信在相关各方大力宣传推广下,目前在上海多家钢材远期交易电子盘市场(准期货)交易的钢企及贸易商,在不久的将来多会参与其中,特别是生产线材及螺纹钢的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20多家以生产螺纹钢为主的钢企,产量在30万吨~50万吨之间。倘若它们有10%的套保需求,就有60万~100万吨的量。若全国20万的钢材贸易商有5%的商家参与其中,再加上无数的“风险”爱好者参与。可以说钢材的“上海价格”不但对国内市场影响深远,逐步改变现有的钢铁定价机制,也会对国际钢材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期所有望成为全球钢材的定价中心。
钢材期货对我国的钢铁行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解决了我国涉钢企业,尤其是钢贸企业的避险需求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钢材需求量也日益增长,带动了我国钢铁工业近几年来的蓬勃发展。2008年,我国粗钢产量达4.96亿吨,钢材出口5926万吨,均位居全球首位,然而在2008年钢价上下半年冰火两重天的格局下,涉钢企业由于缺乏理想的避险工具,出现了严重的亏损,我国钢铁行业教训惨痛,尤其是钢铁流通行业更是损失惨重。
即将上市交易的钢材期货将为涉钢企业提供良好的避险工具,尤其在我国现有的钢铁行业模式中,它的作用将非常显著。在我国,钢铁生产企业的集中度很低,而钢铁贸易流通企业的集中度更低,据统计,目前经营钢铁贸易的企业有20万家之多。对于目前的钢贸企业,多数规模偏小,绝大多数钢贸企业的经营规模都在几万吨至几十万吨。在牛市中,市场供不应求,贸易商往往要看钢厂脸色拿货,而到了熊市,又不得不为了保住代理资格,按照钢厂供货的价格,就算亏损也要拿货。因此,我国钢铁贸易流通企业对于钢价波动束手无策,缺乏主动抗击的能力。
这种局面在钢材期货上市交易之后将得到改观,广大涉钢企业可以通过钢材期货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等功能为企业经营保驾护航,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这将意味着钢贸流通企业将不再被钢厂牵着鼻子走了。
二、钢价走势将更加直接地由市场决定
我国的期货行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体系中的重要成员,但作为全球第二大大宗商品的钢材并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定价中心,我国开展钢材期货交易将很好地弥补这一空缺。钢材期货交易由于会有大量自然人在市场中进行投机、套利交易,相比已经开展多年的钢材电子盘交易,更能正式地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得市场的定价机制更加统一,使得价格发现功能在钢材期货交易中得以较好发挥,也能为我国乃至全球提供一个具有公信力的钢材基准价格,以此推动我国钢铁产业的优化和发展。
三、建立定价中心,有利于提高铁矿石等原材料的议价能力
“中国买什么,什么涨;中国卖什么,什么跌”,这句话道出了定价权对于中国钢铁行业的重要性与迫切性。2008年下半年,中国钢铁行业出现严重亏损,一方面是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下游需求疲软所致,另一方面,则可归因为中国严重缺失铁矿石定价权,长协价与现货价格出现严重倒挂。
2008年的铁矿石谈判深深地刺痛了中国钢铁业的神经。当宝钢在2月份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达成65%和71%的涨价协议后,尽管中国企业还对这一首发价充满腹诽,但仍“普遍认为能够接受”。但是,事情远远没有中国钢铁企业估计得那么乐观。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商单方面破坏谈判规则,6月23日,力拓矿业公司与宝钢达成粉矿和块矿分别上涨79.88%和96.5%的协议,该涨幅远高于淡水河谷的涨幅,亚洲市场第一次出现了两种铁矿石长协价格。
同铁矿石相比,中国铜精矿的对外依存度与之相当,却并没有出现定价权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主要原因在于铜精矿的定价受到铜期货价格的直接影响。中国进口铜精矿的具体价格是以期货价格减去加工费来确定的。在这种定价模式下,精铜的生产企业无需承担铜矿价格的变动风险,保障了企业生产的稳定性。
钢材期货的上市交易将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具有公信力的钢材基准定价,将使我国处于更加透明、公平的铁矿石议价环境中,将有利于我国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将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我国钢铁行业的现状是大量新增产能与落后产能并存,虽然按照十一五规划要求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产能已经被逐步淘汰,但是还是存在大量落后产能,无论是从优化我国钢铁产业的结构,还是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工作的角度,淘汰落后产能对于提升我国钢铁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钢材期货的上市交易将有助于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整体水平,将要上市交易的螺纹钢和线材期货品种,作为建筑行业的主要原材料,其品质标准往往缺少一个公开、透明的机构进行评估,钢材期货的交割机制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空白。由于我国的产钢企业众多,产业市场化程度很高,通过对于钢材质量的客观评估,建立公平的交割品种体系,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另一方面将对落后产能的优化升级提供根本的源动力。从这个角度来看,钢材期货的推出将对提升我国钢铁产业的整体水平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五、将对涉钢企业的经营思路提出新的要求
钢铁行业由于产业链较长,钢价的波动受到多方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的涉钢企业往往在钢价牛市中赚得盆满钵满,但是一旦遇到钢价大幅下跌,则只好通过限产保价等被动行为来应对,在这种局面下,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在漫漫熊市中很多涉钢企业甚至无法支撑,只好选择离开这个市场。
钢材期货的推出将使涉钢企业的经营更加灵活,应对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更强,但是与此同时也对涉钢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好这一避险工具将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作为涉钢企业在进行钢材期货交易之前应该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与期货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互相学习。由于涉钢企业对于钢铁产业的特点以及钢价的波动规律都有扎实的基础,但是对于期货交易却接触甚少,期货公司则精通期货的交易流程、风险控制、资金管理、套期保值方案制定等业务,比如企业利用期货的保值力度,保值操作过程中与市场趋势严重背离情况下的操作处理,正确认识保值过程中期货市场的亏损等,但是对于钢铁行业的自身特点又接触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建立良好的互通机制,互补提高,是涉钢企业利用好钢材期货的基础。
2.明确参与期货交易的目的,杜绝利用期货进行投机交易。回顾我国1993—1994年的线材期货交易历史,当时参与线材交易的涉钢企业众多,这期间全国线材期货交易累计成交总量达到4.52多亿吨,成交金额计1.32多万亿元,交割总量251多万吨,成为当时全国成交量最大的商品期货品。当时线材期货的价格发功能现有所体现,但套期保值功能尚不成熟,主要是参与者缺少专业的操作技能和风险意识,一些涉钢企业看到价格大起大落,就一改初衷,放弃了套期保值的计划,参与到了投机的行列中,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要杜绝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涉钢企业应该做好决策、操作、风险控制、紧急情况处理的职能分离,只有这样才能在化解价格风险的同时,不被钢材期货这把双刃剑所伤。
3.涉钢企业在明确利用钢材期货为经营活动保驾护航的前提下,选择拥有丰富保值经验的期货公司也是至关重要的。相信钢材期货的上市交易对于我国钢铁行业的格局变化、行业的水平提高都会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钢材期货准客户市场分析
对于即将上市的钢材期货,部分期货公司已经开始进行“圈地”运动,市场意识敏锐的期货公司更是已经将市场开发的触角伸到了钢材行业的各个角落。例如华东地区某期货公司,通过与钢材信息公司合作展开一系列的公关活动,在现货贸易商圈子里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再有华南的某期货公司,通过对电子盘和现货贸易人才的储备,目前对钢材现货市场的流通、贸易商 的风险意识、电子盘开发客户的技巧进行了综合的分析比较和学习。这些走在行业前列的期货公司必定在未来的钢材市场客户开发和维护上领先同行一大步。
期货公司客户从交易目的上来看无非就是“投机交易”和“保值交易”,而保值交易则是期货公司重点开发的客户群体之一。对于目前能够参与到保值交易中的客户类型大概有钢材生产商、钢材贸易商和钢材消费方,这三大群大概能占据了套保客户的三分之二强。
钢材电子盘在市场已经成功运行了5年,其客户组成形态已经可以说是市场需求的真实体现。有风险规避意识的钢材企业中要么很早就进来参与交易和套保;认为“电子盘”和“期货”就是豺狼虎豹钢材企业,不论如何进行引导和开发,最终还是不会进来交易。
钢材生产商,顾名思义就是钢厂。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网站公布数字,目前在编注册的钢铁生产企业有不到200家,这些企业中大多都生产螺纹钢和线材。而这些大客户中,能有多少企业会参与到保值交易中来呢?根据”我的钢铁“网站现货报价来看,主流的市场产品供应商只有20-30家。而根据期货合约推出的特性,必须选择符合国家标准,产量较大,市场口碑好的企业产品作为标的物,不可能全部生产企业的产品都列入交割商品品牌中来。交割品牌的限定,必将影响部分企业的保值热情,自己企业的生产产品无法通过期货平台卖出去,如若进来也只能选择其他的套保交易模式,最终将期货平台变成了一个纯金融平台。对于有望进入交割品牌之列的企业来说,他们的产品既然已经在现货市场卖的非常好了,而且长期处于一个卖方市场的钢材行业来说,劝服这些行业老大进来做保值交易的可能性也较小,至少在未来3-5年里,这些企业很难参与其中。在国际钢铁企业巨头中,也鲜有企业参与钢铁期货,而更多的企业则表示产品与期货相关性太差,他们看不到钢铁期货会给行业带来何种益处,因为钢铁产品太多、太复杂了,参与期货交易无法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对钢铁生产商没有多大价值。
钢材贸易商,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群体。正是他们的广泛参与,纯市场化运作,才有的钢材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同时,他们也是价格剧烈波动的始作俑者或受害者。钢材价格的剧烈波动,他们或成枭雄,或成草寇。对于价格的动荡下跌,部分企业只能眼看着资产缩水,却无任何挽救措施,所以,钢材贸易商这个群体有着强烈的保值需求。在钢材价格上涨时,他们可以用少量的资金在电子盘订货并免费仓储;钢材价格下跌时,他们可以利用电子盘当销售渠道,快速将库存消化。目前国内钢材现货贸易群体主要分为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共计万家以上,以华东地区的贸易商参与热情最高,资金投放量最大。近期,有文章表示在钢材期货上市以后,该活跃群体将有望实现每日50万吨的成交量,在笔者看来,50万太小,500万不是顶部。钢贸企业流动资金少则百万,多则上亿,动用千万进来交易的不在少数。
钢材消费方,能大量消费线材和螺纹钢的地方,大家用耳朵想也能想到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或是建筑施工企业。这些企业的总数也逊于钢贸企业,但他们能够参与到交易中来,又能有多少呢?根据搜房网提供数据,目前国内房地产企业的建房成本中,钢材成本占到总建房成本的10-15%。如此高的成本比例,为何不见开发企业参与交易呢?原因只有一个,房地产依然属于暴利行业,至少在2009年以前属于绝对的高利润行业,钢材价格的波动,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小。而施工企业在接到订单以后,计算好利润后,再转包给无数个小的施工队来完成。施工队是没有成本风险控制意识的,更没有时间去研究和参与对他们来说是“天书“的期货交易。
钢材期货上市以后,期货公司的市场开发方向则是重点突击华东、华南地区流通企业。尝试与钢厂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并通过成功的保值交易案例来逐渐获得钢厂的信任,以期未来能够将钢厂这个超级客户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