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产业现在是由区域性、全国性甚至国际性因素交织的市场,这决定了煤炭企业的竞争力主要是区位、资源优势竞争力和价格竞争力。区位、资源优势是既定不可改变因素,在供求关系逆转、煤价大幅下降的市场状况下,煤炭产业围绕竞争力重新洗牌,主要是围绕价格竞争力重新洗牌,不可避免。经历十年煤价单边上涨,煤炭企业区位、资源禀赋不同,经营管理有高下,但鲜有亏损的企业,只有赢利多少的不同。但是,经营者如果因此没有市场风险的意识,就容易犯战略性失误。煤炭供求关系逆转,煤价大幅下跌,这是市场的本意,要求煤炭企业重新洗牌。
有观点认为,煤炭产业目前危机一是销售不旺,煤炭价格竞争激烈,二是投资无序,产量暴涨,产能过剩危机加剧。并认为煤炭产业要摆脱目前的困境,一是继续淘汰落后产能,二是实行生产配给制,三是提高煤炭进口税等等。其实,煤炭作为完全市场化的产业,煤价连续上涨十年,积累的盲目投资、产能过剩、成本上升、企业竞争力有强有弱等问题一大堆,用计划经济的思维和方法开药方,并不能包揽解决这些问题,比如企业竞争力、产能过剩问题等,只能通过市场优胜劣汰的考验,才能更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才有更好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
从统计数据看,自2011年7月开始,我国的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就开始走上一条回落道路,至2012年2月,PPI的增幅降到大约零的水平,此后就一直在零以下水平徘徊。但是直到2012年中,煤炭市场的供求状况才发生逆转。这说明从工业制成品发出市场变化信号,经历一年才传导至煤炭资源类产品。如果煤炭企业对市场信号作出正确认识,完全有时间作出正确抉择,不至于陷入如今的囚徒困境。据报道,因煤而兴的鄂尔多斯市,过半煤矿己经关停,全市的GDP增速跌至内蒙倒数第一。鄂尔多斯市的情况有特殊性,但至少说明,当煤炭供不应求、煤价上升时,你的资源优势可以发挥,当煤价下跌时,你就会面临双重的劣势,这就是区位竞争劣势和价格竞争劣势。
前不久,BP公司在北京发布《2013世界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煤炭消费量首次超过全球一半,占比50.2%。巧合的是,去年全国煤炭市场供求关系逆转。从环境约束、经济转型、新能源发展、全面小康建设等等综合考虑,我认为我国的煤炭消费己经达到或接近峰值,煤炭产业靠需求增长拉动、坐地收金的日子己经过去,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就是优胜汰劣、重新洗牌。说到转型,其实涵盖社会、经济、文化方方面面,知易行难。缩小贫富差距、实现信息权力透明,是社会转型;弦扬核心价值、增强文化自觉,是文化转型;腾龙换鸟、产业升级,是经济转型,等等。各种转型又互相影响,互相牵制。通过转型升级,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人们自觉的行为节能理念和行动,必将使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背弃资源高消耗的GDP模式,这将对包括煤炭在内的资源性产业具有深远影响。当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地位不可能改变。前不久,有两则报道,一是国外某机构预测中国煤炭消费,到2050年将达到60亿吨,另一则是我国央企欲购澳矿巨头力拓一项煤炭资产的报道,并被涉及的我国企业出面否认。这种大忽悠并非巧合,同时也从侧面透露出对市场前景看淡的判断。
煤价下跌对煤炭产业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优胜汰劣的市场机制推动重新洗牌、加速产业升级,这在相当长时间,对竞争力不强、投资成本高的企业是一个痛苦进程;另一方面,煤价下跌即时提升了整个煤炭产业的竞争力,有助于巩固和扩大煤炭产业的市场地位和份额,并对李克强总理讲的“既稳增长又调结构,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发挥积极推动作用。煤价下跌减轻了下游产业的压力,比如增强了火电相对水电、新能源等发电的竞争力,增强了钢铁、有色金属产业竞争力等等,这反而强化了煤炭作为其上游产业链的市场地位。煤价下跌对煤炭进口的抑制作用也比较明显,6月,我国进口煤炭2231万吨,同比下降17.9%,环比下降19%。从更长市场周期观察,国内煤价涨跌与煤炭进口是正相关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