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立足于市场,不但需要有优异的服务,而且要能不断提供市场所需的产品,并且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换代,家电制造行业、电子产品制造业的成功先例,钢铁业该如何学?该怎样做?该淘汰的应坚决淘汰,不破不立,该发展的要挖掘,要投入,发现新兴市场、拓展新产品、新品种是钢铁业发展的需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比别人早跨一步,领先一步,成功的喜悦也就降临。
中钢协:转型瞄准“高特新”产业用钢
9月11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以及宝钢、鞍钢、武钢、首钢、河钢等十余家大型钢企签署了钢铁工业推进科技进步战略合作倡议书,将加强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以此渡过行业难关。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王青海表示,钢企应该从需求出发,加快高品质特殊钢、海洋工程用钢、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及储运、交通运输用钢的研究开发,满足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发展航空、高铁、新能源汽车等现代交通运输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现在房地产对中国钢铁工业的影响,已经没有铁路、公路的影响大了。”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吴溪淳坦言,钢铁市场结构与过去已有所不同,特别是铁路用钢规模“不得了”。目前,我国正在不断加大高性能、高附加值钢材的研发投入力度,但部分品种还需要大量进口。以高速铁路车轴为例,目前我国该类产品仍主要依赖进口。“现在高端钢材产品的利润率下降了,但盈利能力仍要高于普通钢材。”吴溪淳表示,高端钢材研发投入较大、时间较长,短期来看投资回报不高,但是从长远角度看,积累下来将形成优势。
钢铁工业科技创新面临四大问题
11日在京举行的钢铁工业科学技术大会上获悉,多年来,我国钢铁工业不断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但与此同时,四大问题困扰我国钢铁工业科技创新。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企业科技投入大幅增加,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投入总额为2865亿元,年均科技活动投入573亿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32.5%。通过科技创新,我国钢铁工业一批关键核心工艺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王青海指出,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国钢铁工业在科技创新方面面临四大问题。一是自主创新、原始创新不足,体现钢铁工业竞争实力的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仍处于追赶阶段。二是部分钢材品种还不能完全适应用钢行业需求。三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尚不健全。科技人才总量不低,但高层次科技人才、领军人才不足。企业研发投入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四是支持企业创新投入政策力度不够,相关政策还不完善。
“我国钢铁工业现在应当告别粗放式发展,进入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的新阶段。”王青海指出,“十二五”时期要进一步以科技创新促进钢铁产品升级;加大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推广和利用;继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进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应用;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推进新产品新材料的研制开发。
科技部关于印发高品质特殊钢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8月底国家科技部发布《高品质特殊钢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高品质特殊钢代表了特钢材料的发展方向,是体现一个国家整体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高品质特殊钢指具有更高性能、更长寿命、环境友好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殊钢品种,是保障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材料,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高端装备制造息息相关。
"十二五"规划我国特钢市场规模将翻番,新增年产值五千亿。目前,我国特殊钢产量约占钢总产量的5%,产品基本上面向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份额仅占2%左右。而工业发达国家的特钢产量占其钢总产量的比例较高,美国和韩国约为10%,日本、法国和德国约为15~22%,瑞典则高达45%左右。本次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特钢产量及产值目标:"十二五"期间特钢占钢产量的比例要由现在的约5%提高到10%左右,特殊钢行业新增年产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谨按2011年6.83亿粗钢产量计算,2015年我国特钢市场规模至少6830万吨。
规划明确重点材料开发任务,关注相关上市公司。规划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关键材料的开发主要包括: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特殊钢、重大装备用轴承钢、超低铁损高硅电工钢、核电装备用特殊钢、工程机械用耐磨钢、核电装备用特殊钢、工程机械用耐磨钢、先进工模具钢以及高性能高温合金七种。规划提出,建立一批专业化生产示范线和国家级研发平台与中试基地,以点带面推动特殊钢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实现高品质特殊钢材料国产化和规模应用。这为特钢类上市公司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其中抚顺特钢与大冶特钢均为我国大型特钢企业,依托其集团研发、试制基地的配套设施,在高端特钢领域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加快热轧带肋钢筋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
我国是热轧带肋钢筋生产和使用大国,近3年的产量都在1亿吨上下。据在青海西宁市召开的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分会第六届小型型钢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2年全国小型型钢学术交流会透露:2011年国内生产热轧带肋钢筋15405.6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351.10万吨,增幅为18.01%,占钢材品种产量的比重为17.48%,比2010年提高0.85个百分点,与2009年水平相当,仍然占据品种钢材产量首位。
2011年,我国热轧带肋钢筋表观消费量累计15388.44万吨,同比增长18.03%,增幅比2010年提高10.17个百分点。与2008年~2010年的大幅波动相比,2011年热轧带肋钢筋消费增幅与2007年的情况比较相似,基本处于稳态增长阶段。全年来看,热轧带肋钢筋的国内市场占有率99.97%,提高0.01个百分点,近年走势基本持平;自给率100.11%,比上年降低0.02个百分点,变化较小。对今后钢筋产量的预测都无一例外地表明,将来几年我国钢筋的产量都将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
随着钢筋服役条件日趋复杂、苛刻,对钢筋使用性能的要求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对钢筋的抗震、耐蚀、低温、耐火等性能的研究曰益受到重视,取得了不少成果。
另一个不容忽视、甚至是对热轧带肋钢筋今后技术发展取向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就是资源问题。钢铁产业发展自身就受到资源与环境两个“瓶颈”日益严重的制约。但就热轧带肋钢筋而言,由于其在钢铁总产量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所受到的资源制约就显得更为突出。
基于以上两个要素进行创新性研发理应成为今后我国热轧带肋钢筋生产及应用技术进步的主流。
越来越复杂多样和苛刻的使用条件既丰富了热轧带肋钢筋升级换代的内容,如强调换代产品的抗震性、低温韧性和耐蚀性,也给升级换代带来新的技术取向:即从静载荷的应力基准设计演变为更加充分考虑抗震行为的动载荷的应变基准设计,而且还应更加关注一些细节对使用性能的影响,如屈服延伸、横肋分布等。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分布着地质、气象条件多样且差异性显著的区域,不同区域内对热轧带肋钢筋性能有不同的要求,即客观上存在对钢筋执行地域性标准的潜在可能,热轧带肋钢筋销售半径有限的特点恰好为此提供了方便。
在钢筋升级换代中应充分考虑我国的这一特点,建立地域性的标准。通过对标准和产品的细分,克服全覆盖式的性能保证,有利于把钢筋所包含的资源利用到极致。
要普及钢筋的机械连接方式,不仅提高连接的可靠性,更有利于建筑物的抗震,而且还为突破保证焊接性Ceq(碳当量)的限制、克服目前单一的Q235+Mn+MA模式升级换代技术中降Fe增Mn增MA的不足创造了前提条件。
有关专家建议开展对Q235+C模式强韧化技术的研发。以Q235和35#钢为样品的初步试验研究表明,其有望形成新的热轧带肋钢筋生产及应用体系。
综上所述,升级换代并非简单的、在现有强韧化模式下静态载荷力学性能的提高,还须增加对动态载荷力学性能、低温韧性、耐蚀性的考核。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内地质和气象条件存在显著差异,执行差异性的标准和使用规范应列入升级换代的范畴。从资源和技术的潜能充分发挥出发,还应进一步普及机械连接并突破Ceq的限制,着手新强韧化模式的探索性研发。因此,经济发展和克服资源“瓶颈”使热轧带肋钢筋的升级换代带有多元化的特征,如此丰富的内涵将大大增加技术含量,把生产与应用推向新的高度。
江苏省公布9家企业高强钢筋产能产量目标
为促进全省高强钢筋推广应用工作深入开展,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决定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等9户企业为全省高强钢筋生产示范试点企业,并于9月20日公布各企业高强钢筋产能产量目标。
从“江苏省高强钢筋示范试点企业产能产量目标计划表”中了解到,沙钢2012年计划生产螺纹钢480万吨,其中400MPa以上钢筋产量235万吨,占到总量的49%;江苏永钢2012年计划生产螺纹钢600万吨,其中400MPa以上钢筋产量486万吨,占到总量的81%;南钢2012年计划生产螺纹钢64万吨,其中400MPa以上钢筋产量51万吨,占到总量的79.7%;申特钢铁2012年计划生产螺纹钢260万吨,其中400MPa以上钢筋产量220万吨,占到总量的84.6%;中天钢铁2012年计划生产螺纹钢390万吨,其中400MPa以上钢筋产量150万吨,占到总量的38.5%;兴澄特钢2012年计划生产螺纹钢1.1万吨,均为400MPa以上钢筋;东南钢铁2012年计划生产螺纹钢160万吨,其中400MPa以上钢筋产量71万吨,占到总量的44.4%;东亚钢铁2012年计划生产螺纹钢180万吨,其中400MPa以上钢筋产量55万吨,占到总量的30.6%;龙江钢铁2012年计划生产螺纹钢130万吨,其中400MPa以上钢筋产量100万吨,占到总量的76.9%。
2012年,上述9家企业计划实现螺纹钢产量2265.1万吨,400MPa以上钢筋产量1369.1万吨,占到总量的60.4%。“十二五”末,这9家企业计划实现螺纹钢产量3230万吨,400MPa以上钢筋产量2714万吨(400MPa钢筋1700万吨、500MPa钢筋938万吨、600MPa钢筋76万吨),占到总量的84%。同时,各市经信委要督促企业密切跟踪下游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工艺改进,努力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各品种规格高强钢筋的市场供应。
从试点省区经验看高强钢筋推广中的问题
今年4月份,工信部和住建部为落实《关于加快应用高强钢筋的指导意见》,召开了全国推广应用高强钢筋工作会议。两部门研究确定,到“十二五”末期,建筑工程中高强钢筋使用量至少要达到钢筋总用量的65%。
为完成推广应用高强钢筋的各项任务,两部门已选择云南、重庆、江苏、河北和新疆五省区作为试点。据介绍,试点工作开展5个月以来,全国5个试点省区推广情况总体较好,但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亟须引起关注并妥善处理。
据了解,试点省区在高强钢筋推广上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价格问题。国内部分地区市场上的价格HPB300的钢材比HPB235钢材价格高30元/吨,HPB500的钢材比HPB400的价格高200元/吨。从价格差距来看,虽然整个高层住宅总用钢量降低了,但对整体造价的影响比较小,有些还存在总体造价升高的情况,因而使用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连接技术问题。主要是高强钢筋的连接技术不易掌握,而且连接配件的供应不能满足需求。我国用于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连接技术从早期的绑扎连接、焊接连接转变为今天的机械连接,优点是较强的适应性、相对较小的接头体积、传力性能受影响相对较小、便于施工并基本能保证施工质量、适宜大规格钢筋连接等。机械连接就是在欲连接的两根钢筋之间设置连接套筒,采用挤压、填充介质、螺纹等形式形成钢筋与套筒之间的机械咬合。从目前试点推广的一些省区来看,目前国内生产钢筋套筒的情况比较混乱,产值低、利润小,生产企业规模比较小,没有规范化的国家或者行业标准,因而许多厂家都不愿意生产,即使生产也存在偷工减料等现象,从而制约了高强钢筋连接配件的推广和应用。此外,部分试点省区如新疆,直螺纹套筒的生产不稳定,供应不及时,造成高强钢筋的连接出现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强钢筋的推产应用。
三是生产的季节性问题。高强钢筋作为重要的建筑钢材,其季节性需求比较明显。部分试点省区如新疆,冬季较长,建筑工地的正常施工时间只有7个月左右,在非施工期,钢铁企业从资金和库存压力的角度考虑,不愿意生产小直径的高强钢筋。而季节性需求变化会造成供应紧张和价格波动,势必影响后续项目建设方的积极性。
四是应用技术能力的问题。部分试点省区在技术研发方面能力相对较弱,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有限,拥有和掌握高强钢筋应用技术的时间往往滞后于发达省份。此外,一些单位在高强钢筋设计、施工、质量检验等方面的技术能力和经验仍有欠缺,对标淮规范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尚不到位。
五是监管体系薄弱的问题。部分试点省区如新疆,地广人稀,人才发展不均勻,质量监测能力和意识相对内地比较弱。如何规范钢材市场,开展钢筋产品的分类认证和标识,加强质量检测和应用管理,是有效实施推进高强钢筋工作的关键。
专家指出,试点省区在高强钢筋推广应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难点和问题,不是这些省区特有的问题,而是在全国推广工作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新疆、云南等试点省区作为地震高发地区,具有典型性,也为今后全国的推广工作总结了数据和经验。
业内人士指出,上述问题反映了高强钢筋推广应用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此外,各试点省区也通过试点解决了一些制约高强钢筋推广的问题。如何推广试点省区的经验并处理好试点省区出现的问题是推广高强钢筋的关键所在。
一是供给和需求的问题。丰富市场供给、满足工程需要,是推广应用高强钢筋的基础。工程建设对钢筋需求总量大,需要的规格多,但单一规格批量大小不一,而钢筋主要是批量生产,达不到一定的量,钢铁企业不愿意生产。因此,目前来看,高强钢筋总的产能和规格可以满足使用需求,但在有些区域还难以便捷地买到所需的小批量高强钢筋,更不用说价格合理、规格齐全。因此,应鼓励生产企业创新供应方式,发展或依托高效物流配送渠道,在更宽范围、更广领域内满足市场需求;应用单位应加强对需求分析预测。两系统要形成有效交流机制,联合建立信息平台,及时、准确发布高强钢筋的供需量及价格信息。
二是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的问题。云南和新疆等省区在推广高强钢筋中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因,就是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和政府引导作用。试点省区钢铁企业强化高强钢筋技术研发,主动与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沟通协调,针对高强钢筋应用中的技术问题举办培训班,并向保险公司投保钢筋质量,这些措施产生了积极效果。同时,试点省区有关部门加强引导,出台了《在建筑工程中推广HRB500热轧带肋钢筋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广应用高性能抗震钢筋的意见》、《HRB500热轧带肋钢筋建筑工程应用技术措施》、《建筑工程应用500MPa热轧带肋钢筋技术规程》等政策措施和地方标准,推动了高强钢筋的应用。
三是生产和消费双方的利益问题。在建设领域推广应用高强钢筋,为钢铁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拓展了转型发展空间。而通过减少钢筋用量节约成本是建筑企业使用高强钢筋的主要动力。因此,在一定时期内,价格仍是影响高强钢筋应用的关键因素。当前,钢铁企业举步维艰,建筑企业也利润微薄,买方难以承受过高的材料价格,价格过低则让卖方难以为继。试点省区的情况说明,保证生产单位和应用单位的利润空间,形成“共赢”,是高强钢筋成功应用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四是技术先进性与经济适用性问题。建筑工程结构形式多样,规范对不同构件的设计和构造要求也不同,使用高强钢筋的节材效果差别较大,有的甚至没有节材效果。此外,多种钢筋生产工艺都能实现钢筋高强度,但延性有一定差别,价格也不同。应综合考虑强度和延性,根据结构和构件受力特点选用钢筋。
针对上述问题,业内人士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协调有关部门,形成配套支持政策。钢筋、水泥从生产到形成钢筋混凝土,其间涉及到多个产业,涉及工厂、市场、现场等多个部门的管理,建议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协调财税、科技、质检等部门,出台优惠政策,确保高强钢筋的质量和市场秩序。
二是加快共有技术的研究,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建议组织开展推广应用示范城市间高强钢筋连接技术等方面的经验交流。尽快系统开展针对不同品种和规格高强钢筋的制作、生产、加工、检验、安装、连接、施工锚固技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混凝土匹配关系、工程设计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技术指南、导则和图集。对于目前已经成熟的高强钢筋应用技术,应尽快归纳整理,并形成规范性文件,进行推广。
三是尽快制定配套政策和优惠政策,力争给试点项目以资金奖励。
此外,专家建议,目前试点的面积还应该再扩大,通过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建立生产、配送、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全过程协调和管理机制,引导高强钢筋和混凝土的生产。
京唐公司高级别管线钢再添新产品
日前,首钢京唐炼钢作业部成功试制出三炉抗酸管线钢X65MS,首批量3000吨钢坯经成分化验及轧制检验,各项指标全部达标,实现直供客户。至此,首钢京唐公司高级别管线钢再添新产品。
管线钢是制造石油、天然气管道的专用钢材,对质量要求十分苛刻。抗酸管线钢是管线钢种类中的“顶尖”品种,主要用于恶劣气候地区、地下或海洋等特殊环境,要求具备较高的耐侵蚀性能和抗压抗裂性能,属于市场紧缺品种。京唐炼钢作业部将开发生产抗酸管线钢作为优化品种结构、提升铸坯质量的重点攻关项目。对此,“田志红创新工作室”专门成立了“管线钢攻关课题组”,针对新品种的特点、难点、关键点积极开展攻关。
为保证抗酸管线钢试制成功,在试验前期准备工作中,攻关组提前对炼钢、精炼、连铸的重点岗位人员进行理论培训,组织专题会,分析质量要求,明确重点工序质量关键点。抗酸管线钢属于“窄成分”品种,特别是对碳、硫、磷等元素的控制要求十分严格。由于需要配加大量的合金,并需要对LF炉升温,“增碳”“回硫”等质量问题的发生机率易高,生产难度增大。攻关组先后制订了《X65MS生产技术难点及质量摸底情况》《X65MS试制组织方案》《X65MS试制技术操作要点》等方案,确定脱硫、脱磷、炼钢、精炼、连铸等工序质量“关键点”30多个,制订措施100多项。
在试验最后准备阶段,攻关组人员细分为生产组织、工艺优化、设备保证、现场监督等4个专题组,分工合作,狠抓攻关措施的分解落实。试验后,攻关组人员深入现场指导岗位职工优化转炉底吹参数,精准控制供氧、造渣、配加合金等操作,使出钢碳控制在0.025%。还依据试验中的情况,及时创新工艺,将原来分别在LF炉和RH炉配加的合金,改为全部在LF炉配加,减少成分波动;对铸机漏钢预报系统进行改造,降低误报、漏报的发生机率,解决铸坯粘结等质量难题。经过努力,炼钢连铸乙班2号铸机一次成功试制出1400毫米断面的抗酸管线钢X65MS。
首钢特殊用途管线钢开发纪实
伴随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的建设,通过几年的不断创新,首钢X系列管线钢板的研发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首钢管线钢不仅实现了从B级到X100钢级的全覆盖,钢板厚度范围为5~50毫米,而且在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特殊用途管线钢开发上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抗酸管线钢打入国际市场
抗酸管线钢是用于输送富含酸性介质的油气管道,该钢种的特点是钢板需要在酸性溶液条件下进行腐蚀检验,进行氢致裂纹率评定,要求裂纹长度率、厚度率、面积率等都有极高要求。该钢种的技术难点在于低碳、低硫、低磷控制;极高的钢水洁净度控制;优异的铸坯偏析控制;均匀的组织形态控制。
面对高难度的开发课题,技术研究院的科技人员与首秦公司密切配合,经历了长达3年的设计与开发。第一步,通过市场调研确立了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的产品设计理念;第二步,组建了灵活的富于创新的开发团队,做到恰当合理、相互协调,保证了每一次实验及生产的顺利进行;第三步,进行艰苦的产品试制。选择了与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巨龙钢管厂合作试制。在联合试制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开发—调整—联合试制—改进—批量生产”的路子,为批量生产做好技术储备。
在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后,抗酸管线钢终于实现了小批量市场供货。为迅速开拓市场,课题组不断向用户宣传新品种开发的进展及产品优势,例如邮寄样品给用户进行检验,树立用户的信心;对市场询单加大评审效率,对市场快速响应;及时准确地跟踪用户的需求,根据用户需求调整生产工艺。良好的市场投放机制也给新产品带来了良好的市场机遇。2011年完成供货1万多吨,实现了BNS、BMS、X52MS、X60MS、X65MS系列的抗硫化氢管线钢生产能力,产品先后出口到科威特、阿曼、伊朗、土库曼斯坦等国家。如今,抗酸管线钢迎来了收获的季节,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大量国内外订单纷至沓来。
大变形管线钢经受市场考验
抗大变形管线钢,即基于应变设计用管线钢,主要应用于管道通过冻土区引起地面液化沉降,地震区地面滑坡变形和深海铺设管线工程等场合而发生大塑性变形条件下,对性能要求非常严格,生产控制难度较大,属于前沿类产品。它的性能要求特殊,拉伸曲线为圆屋顶状;较高的形变强化指数;较大的均匀延伸率;较低的屈强比。
由于该产品的开发难度大,考虑到国内急需此产品,中石油组织国内多家钢厂进行千吨级试制,其中包括首钢。为在竞争中争得头筹,技术研究院与首秦密切配合,对X70抗大变形管线钢进行了多次的工艺技术攻关,掌握了其性能变化特点和关键的工艺控制点;优化坯形设计和轧制规程,控制钢板的整体变形程度和奥氏体的晶粒度;通过精准的温度控制技术,对轧后弛豫相变和快速冷却贝氏体相变进行精确控制,得到合适比例的铁素体和贝氏体相,并控制了两相的形貌;优化了轧制板形控制工艺和低温矫直工艺,极大改善了钢板板形,保障了生产的稳定顺行。最终首秦公司成为首批通过千吨级试制的厂家。在后续合同生产中,研发人员团结一致,攻坚克难,顺利完成了1.2万吨X70大变形管线钢的批量供货,完善了首钢的产品结构,提升了首钢产品的竞争力。
热煨弯管的成功开发保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
热煨弯管主要是针对特殊地形需要转弯连接用管道用钢,通过中频感应加热工艺制成的弯管,其特点是厚度规格高于普通线路板,强度性能要求高于普通线路板,钢板心部韧性控制难度较大。钢板制成钢管后需要进行弯管成形和热处理。
在课题攻关中,科研人员认真研究了西气东输二线用高钢级站场和热煨弯管用钢的技术特点,针对高等级站场用钢和热煨弯管用钢的低温落锤性能、心部冲击韧性和组织均匀性控制等多个技术难点,进行了成分设计优化、中心偏析优化、加热制度和控轧控冷工艺优化,通过不同合金设计、无缺陷铸坯控制、低温加热工艺,充分细化原始奥氏体晶粒,并强化粗轧阶段的总变形率和单道次变形率,保证变形渗透到心部,使组织细化和均匀化,同时控制冷却速度和终冷温度,获得细小均匀的贝氏体组织、微细析出相粒子和弥散细小的MA第二相,保障了大壁厚、高等级、特殊用途站场用钢和热煨弯管用钢的低温韧性和心部韧性。
经过近几年的开发,首钢X80/X70站场用钢和热煨弯管用钢的厚度规格达到32毫米,达到了该领域管线钢厚度极限规格,成为少数几个掌握该技术的生产厂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首钢高钢级站场用钢和热煨弯管用钢产品实物质量优异,产品经过高温热煨处理后,性能保持稳定。产品实物质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目前该技术已成功转化为生产力,已稳定生产2万余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产品以力学性能稳定、低温韧性优异,获得了用户的认可,赢得了广泛的市场,产品成功应用在西气东输二线、哈萨克斯坦—中国、乌兹别克斯坦—中国、中亚管线、陕京三线等国内外重点管道工程建设中。
随着世界油气管线的大量投产建设,客户对与管道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订单要求管道在具备常规性能要求的同时,具备特殊性能要求。近一年来,首钢接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特殊性能管线钢需求询单就多达70万吨。
通钢成功试制车厢用高强钢板
9月12日,首钢通钢集团通化钢铁炼轧厂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试生产汽车车厢用高强度500CX钢喜获成功。
500CX钢采用低锰微合金化成分设计,加上控冷工艺,为高强度钢,抗冲击能力强,多用于自卸车车厢用钢。为了保证开发试制成功,炼轧厂先期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多次与技术中心人员沟通,制定试制方案;另一方面,多次召开生产准备会议,研究细节问题、论证技术参数,并制定了详细的操作规程。在9月12日零点班的生产组织中,炼钢车间把握加料情况,注重钢水成分、性能,保证钢水质量;连铸车间注重温度控制、板坯浇注质量;轧钢车间注重调整轧机轧制力,保证轧机顺畅;专业技术人员跟班作业,进行数据采集和调整。在多方的努力下,整个试轧过程顺利,共试制了1炉5卷500CX钢板卷,7.75~11.75×1500毫米3个规格。经检测,试制产品性能完全符合标准要求,标志着调整成分后,自卸车车厢用钢500CX试制成功。
首钢成功开发原油船货油舱用耐蚀钢
2012年上半年,首钢成功工业试制E36级原油船货油舱用耐蚀钢,钢板和自主研发的配套气保焊材的各项性能满足国际海事组织耐蚀钢标准要求和目前的船板规范,目前已具备进一步开展造船应用研究的条件。
油船货油舱作为油船上承载原油的主体容器,其用钢一般使用A32、D32、A36、D36厚板,规格多在20-36mm之间,数量大约占到油船用钢总量的30-45%左右。据统计,2010年、2011年建造油轮所需船板量每年约550-650万吨左右,且逐年上升,货油舱用钢量每年超过100万吨。
国际海事组织通过的船用耐蚀钢性能标准将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具有强制性,是油船货油舱涂层的唯一替代方案。目前只有日本钢铁企业能够生产此种船用耐蚀钢,为打破日本短期内可能形成的垄断性供应和对我国造船行业形成的技术壁垒,加快推进船用耐蚀钢国产化研制和应用意义重大,为此首钢进行了货油舱用耐蚀钢的开发工作。
2010年,首钢开展油轮货油舱用耐蚀船板开发项目的先期研究。2011年首钢总公司“原油船货油舱用耐蚀船板的开发”项目立项。首钢联合相关研发单位开发耐油船货油舱腐蚀环境用钢,开展耐蚀机理研究。目前,首钢已完成20余炉的实验室小炉冶炼、轧制工作。结果表明:货油舱用耐蚀钢综合性能符合国际海事组织要求,配套气保护焊材的各项性能满足国际海事组织耐蚀钢标准要求和目前的船板规范。近日,完成货油舱用耐蚀钢工业试制,实物质量满足国际海事组织要求,并完成气保护焊焊接材料的开发,形成了配套的焊接工艺技术。
首钢将积极参与和支持国产船用耐蚀钢及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适应国际造船技术发展新趋势,为推进我国钢铁工业、造船工业及船运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做出努力。
唐钢首次成功批量轧制1.2mm厚度热轧出口板卷
日前,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首次批量轧制1200吨1.2mm厚度热轧出口板卷在一钢轧厂1810生产线成功下线,产品表面质量、尺寸、性能等均符合要求。此次批量减薄生产为提升热轧板卷品牌影响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薄规格产品生产难度较大,生产过程容易发生堆钢、甩尾和出现浪形等问题,对工艺管理、设备精度、自动化控制以及人员操作等方面要求极为严格。为满足国际市场对薄规格热轧板卷的需求,一钢轧厂不断攻关,加快薄规格热轧板卷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
武钢油船货油舱耐腐蚀钢板试制成功
近日,武钢油船货油舱用耐腐蚀钢板在热轧总厂工业化试制成功,钢板性能满足中国船级社CCS《材料与焊接规范》及IMO(国际海事组织)相关标准的要求。
油船货油舱耐腐蚀钢板主要是为了满足石油及天然气开采、输送和储运过程中对高品质耐腐蚀钢的需求而研制开发的。2011年,国家科技部将“大型油轮货油舱用高品质耐腐蚀钢”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重点开发项目,以应对2010年国际海事组织通过的船用耐蚀钢标准、腐蚀试验规定以及日本在此领域对我国形成的技术封锁。
研究院与相关单位成立研发团队,对高硫高酸油气环境下油船货油舱耐腐蚀钢的腐蚀机理、腐蚀条件、合金元素耐蚀性规律以及钢的洁净度、夹杂物、显微组织对耐蚀性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试验研究,确立了新钢种合金设计方案以及生产工艺。同时,利用武钢先进的冶炼及轧制控制技术,将实验室研究成果应用到工业化生产当中,成功实现了油船货油舱耐腐蚀钢及其腐蚀试验对比钢的批量试制,钢板性能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油船货油舱用耐腐蚀钢的成功试制,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提升了武钢耐腐蚀钢的品质及水平,同时也为该项目的研发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