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国家制定的政策很坚决,但是隐形的条款和壁垒要打破仍然很难
一直受银行业冷遇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最近正在发生变化。随着国家政策向小微企业不断倾斜,中小银行面向小微企业的贷款品种正在增多。但是,在这种变化中却仍然存在一种倾向——“救急不救穷”。
在北京经营一家小型POS机生产企业的范泽(化名),正是听说国家在信贷政策上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的情况下,参加了第七届北京金融博览会。他此行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找到贷款,以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
“所有参展的银行都走遍了,就是没有找到适合我们公司的贷款品种。”从展会出来后,范泽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无奈地说。
倾向缓解资金紧张
“银行在信用贷款方面,至少要求企业经营2到3年,能够提供2到3年的经营情况和销售额,还款周期也非常短。而在固定资产抵押贷款上,要按照评估机构评估价格的60%和70%作价,而还款周期最长也只有一年。”范泽说。
范泽经营的企业目前年利润只有100万,属于国家认定的小微企业范围。因为企业今年业务开展得很顺利,范泽原本希望借这个机会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但是,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可能在短期,甚至一年的时间里完全偿还从银行获得的贷款。
也就是说,在现有的信贷品种中,并没有适合他所需要的贷款品种。
与他的境遇相比,从事建材加工领域的孟祥旺要幸运得多。已经多次参加各类金融展会希望寻找资金的他,终于在这次展会上有所收获。
“与往年比起来,在获得贷款方面目前还谈不上容易。不过,最起码有这种可能性了。以前小企业如果没有抵押物的话根本就拿不到贷款,但是从现在了解的情况看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和一些银行洽谈后,我们企业确实符合银行推出的订单质押贷款。”孟祥旺说。
当然,不是所有的银行都开拓了相关方面的业务。
“不好意思,我们银行目前只针对提供抵押物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而且今年银行的授信额度已经基本用完了,想要年内获得贷款可能性不大。”在工商银行了解贷款品种时,一位业务人员对孟祥旺说。
在农业银行了解信贷品种时,情况也基本类似。“我们针对中小企业只有抵押物贷款,如果不愿提供抵押物进行贷款也可以,需要通过担保公司进行担保。”一位信贷经理说。但对于担保公司而言,提供抵押物担保仍然是获得担保的主要渠道。
而在建设银行、光大银行等大型银行获得的答复虽然各有不同,但是信贷的条件都比较苛刻。
不过,令他感到满意的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银行都有适合他的中小企业的信用贷款,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了解企业的业绩,产品有没有市场、实际的经营状况如何,如果能够看到预期就可以发放贷款。
而最令他满意的就是订单质押贷款。
“我们从事的建材行业是传统产业,而目前国内银行的信用贷款更多是针对高科技、环保类的一些国家政策支持发展的重点产业。所以跟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实际上没什么关系,不过通过订单质押贷款和我们关联度就大了。”孟祥旺说。
对于他的企业来说,一段时期内缺乏流动资金可能是最大的问题,特别是在目前建材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而短期的订单质押贷款正好能解决流动性资金的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加大
“我们的信用贷款主要针对国家推动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包括软件行业、医药、节能减排等产业。还有一个评级贷款,北京银行主要针对中关村(7.06,0.14,2.02%)的高科技企业,获得中关村BB级以上评级的,基本的条件就是没有亏损、每年有一定盈利空间,企业经营状况合规合法等等。”北京银行的一位信贷经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对于被一些企业看好的订单和应收账款的质押担保,北京银行可以根据订单和应收账款的标的额进行贷款,如果中小企业跟一家规模较大、信誉良好的大企业签了订单,拿订单可以到北京银行进行质押,北京银行可以根据订单额度和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流水提供一定贷款。
在一些业内专家看来,银行一味倾向于包括订单质押等一系列短期贷款,与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有很大的关系。
根据1993年、1995年、1997年、2000年、2002年连续进行的5次全国私营企业大规模抽样调查,1993年以前私营企业平均存续周期只有4年,2000年提高到7.02年,不过,其中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长期贷款意味着不确定风险的增加。
不过,短期贷款对于一批中小企业来说,仍然能够解决燃眉之急。
刚刚从苏浙地区完成调研的中国社科院工经所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罗仲伟发现,当前造成中小企业资金压力的因素之一,就是企业之间的债务支付拖欠在加剧,有可能形成新一轮的,规模比较大的,所谓“三角债”拖欠,这种支付拖欠就使企业正常资金不够用。
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谈判能力很差,很难跟上游企业去讨价还价,而在原材料供应方面必须要现金支付。而且对下游企业和产品市场又不可能催款和提价。
“因为今年银根收紧,很多债务拖欠最后是积累在中小企业,这样使中小企业实际上正常运行资金是不够用的,进一步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罗仲伟说。
在他看来,调查反映出来最突出的融资难因素有三个:一个就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比较狭窄。其次是银行组织体系,产品供给不适配,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不对接。最后就是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以及资金运用情况并不好,自身基础管理工作做不好,因此跟金融机构在对接的时候有很多的问题。
不过,一个现实问题是,目前大部分银行已经用完今年的信贷投放,这也意味着未来几个月,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通过银行融资的可能性降低。
目前国家正在宏观政策层面进行调整,而更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政策基调下,如何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更加值得期待。
信贷投放适度放松?
“目前,大部分银行已经完成了全年的信贷投放。不过,从10月份来看,国家适当放松了信贷投放,我们也在关注未来几个月是否信贷这块还会有所放松。”一位银行业人士说。
事实上,部分银行接到允许其在监管指标合格的基础上,在合理范围内适当放松信贷投放的消息,此前已经传出。
这也让外界对于宏观政策的调整走向更加关注。不过,银监会在微观政策上的创新已经起步。
近日,银监会出台多项措施,支持小微企业信贷。并下发通知,进一步明确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的条件,引导商业银行加强对单户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据了解,短短几天银监会已经批准了3家银行的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申请。
银监会银行监管二部主任肖远企在接受“中国之声(微博)”采访时则表示,小微企业转向金融债在计算存贷比的时候可以通过分子扣除的形式不予放在存贷比里考核,这样使得他们的资金来源拓宽,对小微企业服务的能力提高。
可以说,在目前银行信贷资金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如果可以不占用银行信贷存量就能解决中小企业的困难,无论对于银行还是中小企业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而作为一个金融创新,不仅能够维持目前整个货币政策的稳定性,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的供应。
不仅如此,银监会小企业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冯燕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引导部分小型、区域性的金融机构将重心转到小微企业上,是下一步银监会的工作重点之一。
不过,一位中小企业负责人认为,虽然国家制定的政策很坚决,但是隐形的条款和壁垒要打破仍然很难。“国家在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的同时,也要加强对银行业信贷投向的监管。资金最终能否真正落到中小企业身上,如何保证资金不会化零为整地投向大企业、大集团,这些都需要加以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