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废金属资讯网 > 新闻详情 |
|
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5%,涨幅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落。尤其是引发本轮通胀的食品价格环比出现了自今年6月份以来的首次下降,让市场相信年内物价涨幅逐月回落趋势已经确认,随着经济增长压力增大,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增加。
趋势通胀逐月回落
CPI涨幅连续3个月回落,尤其是食品价格环比下降,让市场相信年内的物价涨幅回落趋势已经确认。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认为,从近几个月物价运行情况来看,7月份CPI增长6.5%,8月份回落至6.2%,9月回落至6.1%,10月进一步回落到5.5%;同时由于政策效果的继续显现、基数效应即翘尾因素的减小甚至消除,未来几个月物价涨幅还会继续走低。因此可以肯定,我国CPI涨幅在7月达到6.5%的峰值之后,物价将逐月回落,本轮物价上涨的“峰值”已经基本确立,所以未来几个月抑制通胀的压力将逐月减轻。
“受翘尾因素走低影响,今年年末到明年年初物价可能会继续回落。”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志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他给出三点原因:首先,主要商品价格延续了前期的回落态势。商务部公布的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10月份的后三周连续小幅回落,环比累计跌幅达1.2%,其中前期涨幅较大的蔬菜、水产品、鸡蛋和猪肉价格跌幅较大,如第四周猪肉价格比9月中旬下降4.9%、后三周蔬菜价格回落较大,累计在10个百分点以上。生产资料价格也延续了上月的下跌趋势,10月连续四周小幅回落,其中钢材、橡胶、尿素等产品的价格明显下跌。
其次,前期政府调控措施逐渐起效。1至9月份广义货币(M2)、狭义货币(M1)增速分别降至13%和8.9%,已接近历史底部的水平,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明显舒缓。而政府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农产品流通交易的措施也逐步实施到位,加上近期农产品集中上市、农产品价格周期性下跌,食品价格环比上涨压力明显缓解。
最后,受欧元区债务危机进一步扩大的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状况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导致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下行,商品价格持续回落有助于缓解生产资料和非食品价格压力。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则侧重于强调输入型通胀压力减缓对通胀的影响。除公布了CPI涨幅较上月大幅回落0.6个百分点外,国家统计局同日还公布了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5%,涨幅也较上月骤降1.5个百分点。刘利刚说,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及境内铁矿石价格暴跌的影响,PPI指数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也大大低于市场预期,这表明中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正在明显减轻。由于PPI一般而言走势领先CPI,预计未来的几个月CPI将继续走弱,未来两个月的CPI涨幅可能低于5%。
北京领先国际金融资讯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董先安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环比趋势折年率分析,CPI已从今年5月的7.3%持续下降至10月的2.8%。“除非货币政策预期发生大幅变化,令CPI、PPI环比出现大幅反弹,否则对应同比可能逐步降至明年年中。”
回落经济增长的压力增大
除了物价数据,国家统计局还公布了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运行情况、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情况以及消费品市场情况。从数据来看,尽管10月份的投资数据略有回升,消费数据也基本保持平稳,但是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为13.2%,增幅不仅较9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也远低于1至10月份的14.1%。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胡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分析说,从工业增加值数据可以看出当前经济增长下行的态势比较明显。此前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也证实了这一点。10月份的PMI为50.4%,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该指数虽然已经连续32个月位于经济扩张区间,但已非常接近50%的临界点,并降至2009年3月以来最低点。这显示出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等因素对中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虽然制造业经济总体仍然还在增长,但增速明显回落。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预测,由于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面临结构调整问题,未来一到两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只有8.5%左右,甚至更低。一方面,西方国家应对当前的经济探底在国内会强调政府干预,在国际政治上会把矛盾引向中国;另一方面,本轮换届的因素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可能显著减弱,因为下一届的各级政府领导人都知道中国经济不能再粗放增长。
不过,汇丰银行宏观经济分析师孙君玮认为,虽然经济增长将继续放缓,但是不会大幅下滑。她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分析说,10月份的工业增加值从9月份的13.8%回落到13.2%,但是这仍然是稳健的增长,与9%以上的经济增速是一致的。而消费和投资数据依然强劲,短期内并无“硬着陆”之忧。
孙君玮说,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在于出口,预计出口增速会继续放缓,但不大可能全面崩溃。第一,全球经济特别是发达市场仍然是弱势复苏,但不会像2008至2009年一样陷入大幅衰退;第二,中国出口已经相对更加多元化,对发达国家的依存度有所降低,而新兴市场的相对较好表现会对出口提供支撑。
政策近期可能降存准
一方面是物价涨势趋缓,另一方面是增长压力加大,市场预期从10月份开始的政策微调可能有进一步动作,尤其是本月可能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是年内降息的可能不大。
“从未来宏观经济变化趋势看,我们预计我国经济和物价将呈现双降’态势,如果这个判断正确,那么央行可能小幅或者适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周景彤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周景彤说,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在2010年开始,连续12次上调,累计提高6个百分点,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高达21.5%的历史高位。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和准备金上缴基数的调整,目前我国银行体系的信贷投放能力已经大大减弱,实体经济的正常贷款需求得不到正常满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出现了资金运转困难,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已经出现停产或破产现象。鉴于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社会流动性过剩状况还会不断缓解、通胀压力还会不断减小、经济增长还会继续放缓,因此可以考虑在今年年末或者明年年初1到2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我们预测,中国央行将很快调降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同时,为了给中小企业减负,央行将对中小型银行采取幅度更大的准备金率调降幅度。8日拍卖的一年期央票的中标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货币政策的风向标,一年期央票的中标利率在28个月以来首次下降,尽管其下降幅度仅为1.07个基点,但其政策导向意义却较为明显。与此同时,近期以来人民币各期限的利率互换价格也大幅跳水,这些市场信号均表明,人民币的流动性开始放松,将很快开始货币政策放松的操作。”刘利刚说。
“我们也相信,目前是开始实施放松’政策的正确时点,需要货币政策来对冲外需以及内部投资下滑的风险,这样的放松’,配合为中小企业减负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将有利于中国经济实现在今年第四季度的软着陆。”刘利刚继续说。
不过市场并不认为利率会在近期下调。陆志明说,随着物价涨幅回落的趋势逐步明朗,加息的必要性已经很低。此外,加息还受到中外利差扩大引致资本流入、加重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以及进一步抬高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制约。但考虑到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经济虽有所放缓但总体仍保持较高增速等中长期通胀因素仍然存在,短期降息的可能性也不大。
未来的货币政策调控将可能更倚重公开市场操作。“预计以净投放为主,同时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适度和优化资金分布、调节到期结构。同时信贷定向宽松可能会进一步细化实施,尤其对小微企业、三农和战略新兴产业等特定领域。” |
上一篇:美国股市收盘重挫
下一篇:动力煤价持续维持三周
|
〖收藏此页〗〖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
|
↑返回顶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