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了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从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可以看出,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延续上年的良好走势,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时,受国际原油价格等大幅上涨以及冰冻雨雪灾害影响,国内通胀压力加大,经济发展也面临新的问题,我国宏观调控任重道远。从总体来看,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因而5月宏观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平稳增长态势。
一、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1491亿元同比增10.6%
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14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20亿元,增长2.8%,回落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0778亿元,增长11.5%,回落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5993亿元,增长10.9%,回落0.4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3月份增长17.8%),比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分企业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2.9%;集体企业增长11.6%;股份制企业增长18.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4.3%。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7.3%,轻工业增长14.7%。分产品看,发电量和原煤产量分别增长14.0%和14.6%;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增长8.6%和12.2%;汽车增长15.8%,其中轿车增长14.7%。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一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7%,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
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3482亿元,同比增长16.5%,比上年同期回落27.3个百分点。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4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新增利润前五大行业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由于原油、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由去年的盈利转为亏损,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盈利大幅度下降。若剔除这两个行业,其它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7.5%,上升6.1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中西部地区投资所占比重上升。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845亿元,同比增长24.6%,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8317亿元,增长25.9%,加快0.6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529亿元,增长18.3%,加快1.6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4688亿元,增长32.3%,同比加快5.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80.8%、25.9%和25.3%。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分别增长22.3%、35.2%和27.7%,中、西部投资占全国投资的比重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1.5和0.2个百分点。
一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8.0%(3月份同比上涨8.3%,环比下降0.7%),涨幅比上年同期高5.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7.8%,农村上涨8.7%。分类别看,一季度,食品价格上涨21.0%,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6.8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6.6%,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1个百分点;其余各类商品价格略有涨跌。
一季度,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9%(3月份上涨8.0%),比上年同期高4.0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8%(3月份上涨11.0%),比上年同期高5.7个百分点;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0%(3月份上涨10.7%),比上年同期高5.4个百分点。
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5704亿美元,同比增长24.6%,比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059亿美元,增长21.4%,回落6.4个百分点;进口2645亿美元,增长28.6%,加快10.4个百分点。贸易顺差414亿美元,同比减少49亿美元。从动态看,2月份因受上年基数较高的影响,出口同比增长6.5%,增速回落45.2个百分点,但3月份增速又恢复到增长30.6%的水平,加快23.7个百分点。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55亿元,同比增长20.6%(3月份增长21.5%),比上年同期加快5.7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7377亿元,增长21.2%;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8178亿元,增长19.3%。
一季度,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74亿美元,同比增长61.3%。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1682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539亿美元。
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6元,同比增长11.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494元,同比增长18.5%。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03万人,完成全年新增就业1000万人目标的30.3%。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8万人,完成全年实现再就业500万人目标的25.6%。
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423055亿元,同比增长16.3%,比上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150867亿元,增长18.3%,回落1.6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30433亿元,增长11.1%,回落5.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326亿元,同比少增89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6353亿元,多增7606亿元。1-3月份,货币净投放58亿元,同比少投放258亿元。
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6822亿美元,同比增长39.94%。一季度国家外汇储备增加1539亿美元,同比多增182亿美元。3月份外汇储备增加350亿美元,同比少增97亿美元。3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7.019元人民币。
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36.2,比上季度回落7.4点。从近年各季度企业景气运行轨迹看,企业景气整体上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态势。
2008年3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制造业PMI为58.4%,比上月升5.0个百分点。业内人士指出,此次PMI指数高企主要受采购经理对未来市场需求以及价格预期较为乐观影响,该指数变化显示国内经济增长趋势强劲,但受国内外因素影响,未来市场需求不确定性较大。未来市场需求因素的不确定性较大。受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问题的影响,美国经济走弱,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将产生负面影响。另外,在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资源价格提高、环境保护成本增加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如果叠加上外部因素的影响,2008年出口增长前景不容乐观。未来经济增长走势,还有较多不确定性,这些目前还没有从采购经理预期和PMI指数变化中反映出来。
2007年以来经济核心数据 |
月份 |
CPI |
M2同比增幅(月末) |
2007年1月 |
2.20% |
15.90% |
2007年2月 |
2.70% |
17.80% |
2007年3月 |
3.30% |
17.30% |
2007年4月 |
3.00% |
17.10% |
2007年5月 |
3.40% |
16.74% |
2007年6月 |
4.40% |
17.06% |
2007年7月 |
5.60% |
18.48% |
2007年8月 |
6.50% |
18.09% |
2007年9月 |
6.20% |
18.50% |
2007年10月 |
6.50% |
18.47% |
2007年11月 |
6.90% |
18.45% |
2007年12月 |
6.50% |
16.72% |
2008年1月 |
7.10% |
18.94% |
2008年2月 |
8.70% |
17.48% |
2008年3月 |
8.30% |
16.29% |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当前总体经济形势比预想的要好。农业稳定发展,工业较快增长;投资增长过快、货币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有所缓解;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财政收支状况较好;改革开放继续推进;就业和居民收入增加较多,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这些情况说明,经济运行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我国经济具有应对各种困难的强大动力与活力。会议指出,目前国际经济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减缓、金融市场动荡,国际粮食、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国内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是价格总水平仍处于高位;制约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因素比较多;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仍然存在;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绝不能掉以轻心。
国家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认为,我国行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一季度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5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增长有所放缓。一些高耗能产品生产低速增长,出口继续下降或增幅回落。一季度,粗钢、电解铝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6%和7.9%,增幅同比回落13.7和28.7个百分点;电石、铁合金、水泥等产品产量增幅也有不同程度回落。钢材出口量同比下降19.3%,铝材、铁合金出口量增幅大幅回落;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继续提高。一季度,全国供电煤耗率为346克/千瓦时,比去年同期下降9克/千瓦时。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下降0.2%,吨钢耗新水下降5.6%。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总体来说我国一季度经济基本面是好的,外贸形势也良好。他指出,一季度我国GDP增长10.6%,是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取得的,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各方面看状况还是不错的,并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也在扩大,生猪存栏恢复明显,下半年食品价格带动的物价高涨情况会有所好转。同时,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尚未见底,外部经济放缓的威胁依然存在,我国外贸顺差增长将放缓,但今年增长15%还是可以实现的。另外,我国流动性过剩压力依然存在。对于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一是进一步统筹内外需政策。包括优化国内投资结构,继续控制投资规模;继续挖掘消费的增长潜力;保持我国限制加工贸易政策的相对稳定,避免对外贸产生进一步伤害。
雷曼兄弟最新亚洲经济周报预测,由于出口增速放缓,亚洲今年的总GDP增长将从2007年的9.0%放缓至7.3%。对中国而言,在第一季度,零售同比增长了20.6%,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维持在25.9%的高速。但是好景不长,中国的内需应该也会在下半年陷入低迷状态,经济将难以维持两位数增长。伴随着经济放缓的是通胀水平高企。雷曼兄弟预测中国今年通胀率为5.5%,超过政府设定的4.8%的调控目标。中国人民银行不仅看到了通胀的短期飙升,还更关注未来的增长前景,随着食品供给短缺的缓解,通胀会在下半年显著回落的背景下,利率在今年将保持不变。预期存款准备金率在4月25日上调50个基点之后,今年还会再上调200个基点。因为外汇储备的飙升将继续增加流动性过剩。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今年我国的GDP增速将比去年有所下降,如调控适度可达10%左右,通货膨胀呈现上半年高下半年低,全年水平可能继续上升,达6.5%到7%。他表示,今年我国汇率升值将明显加快,升值幅度至少达到10%;同时货币政策依然从紧,存款准备金率还有2到3次上调,但加息至多1次。“美国经济有望2009年走出低谷,美元见底反弹,届时全球通胀将明显缓解。”哈继铭说,对于目前国内面临的通胀问题,应当采取“紧货币防通胀,宽财政扛通胀”的政策选择。
分析认为,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但运行中还有一些值得高度关注的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一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今年以来,受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等因素影响,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二是部分高耗能行业还存在投资加快增长的倾向。尽管一季度部分高耗能产品产量增幅出现回落,但一些行业投资增长有所加快。其中,钢铁冶炼、建材行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2.4%和49.2%,增幅提高8.9和5.4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三是工业经济面临的内外环境更加复杂。世界经济增长减缓、金融市场动荡、贸易摩擦增多、各类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等因素叠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行业效益情况将进一步分化。一些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企业生产经营压力明显加大,部分行业中小企业经营出现困难。
分析认为,我国一季度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当前总体经济形势比预想的要好。首先,消费和投资稳定增长。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增长和投资增速都保持了相对稳定,20%左右的出口增速也是比较强劲的。其次,物价上涨势头趋缓。在市场调节和国家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导致CPI持续上涨的主要因素——农产品价格开始走稳,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涨幅在大幅回调或减缓,物价持续上涨的势头可能已接近尾声。再次,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季度,6大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5.8个百分点。钢材、钢坯及粗钢、焦炭及半焦炭等“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显著下降。贸易顺差同比减少49亿美元,下降10.6%。
分析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内,货币政策仍以数量型工具为主,央行近期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下半年存在2-3次加息的可能。因为,物价上涨幅度因为天气影响因素的消除而有所回落,这减轻了央行加息的压力;而美联储的持续降息,目前中美利差已经倒挂近200个基点,国内加息可能导致更多套利资金流入,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摩根大通认为,中国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加息3次。在通货膨胀加剧、宏观经济仍然强劲的情况下,人民币将进一步升值,政府将采取货币紧缩政策;美国联储局继续放宽利率,以拯救美国经济及楼市,使第一季能有更多资金进入中国市场,以推高人民币升值及中国中央银行调升息口的压力。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央行将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将进行两次加息,同时继续对商业贷款设定信贷上限,允许人民币加快升值。
二、国际经济增长变缓全球通胀压力加大
2008年一季度,次贷风波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滞后负面影响全面显现:美国大部分经济数据走弱,短期滞胀可能性不断加大;欧元区经济增势拐点已现;英国经济增长拉响大幅放缓警报;日本经济增速剧降;亚洲经济增速总体也有所放缓。
美联储最新报告表示,从今年2月下旬到4月上旬,受物价上涨、个人消费开支减少等因素影响,美经济状况继续恶化,美元持续贬值。这加剧了世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也使许多国家面临严峻压力,全球经济进入衰退的几率为25%。
美联储报告认为美国经济状况继续恶化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最近发表的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说,从今年2月下旬到4月上旬,受物价上涨、个人消费开支减少等因素影响,美国经济状况继续恶化。
这份报告是根据美联储所属12家地区储备银行的最新调查结果编制而成的,其中所包含信息的截止日期是4月7日。报告说,9个地区储备银行的数据显示其辖区经济增长正在放缓,另外3个地区经济活动表现不一。
就美国全国而言,个人消费开支继续疲软,一些地区零售或汽车消费开支出现下降。报告说,尽管住房市场急剧恶化的信号很少,但美国全国住房市场仍旧疲软,一些地方房价继续下跌,销量仍在下降。
报告认为,美国正面临通胀上升压力,尤其是食品、燃料及其他能源产品价格不断走高。为应对成本上涨压力,绝大多数制造商都已经或正准备对产品提价。在一些地区,企业还面临熟练工人工资上涨的压力。
IMF调低全球经济增长预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的亚洲发表报告中,再度将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调降至3.7%,为2002年以来最低增速。该机构还指出,美国正在发生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进入衰退的几率为25%。
IMF预计,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动荡将造成高达9450亿美元的损失。
报告认为,次贷危机可能对金融系统和宏观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政策制定者必须立即制订应急计划或其他补救计划,以减轻更为剧烈调整的风险,同时还需解决当前动荡的根源。
这份题为《全球及地区经济前景预测(更新)》的报告指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以令人预想不到的方式迅速蔓延,对市场及金融体系核心机构造成广泛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正在失去动力,各国央行必须根据环境变化“灵活”调整政策。
IMF认为,全球未来两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有25%的可能降到3%或以下,这等同于全球进入萧条状态。
这是IMF第三次调低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此前两次调低后的数字分别为5.2%与4.1%。该机构还将美国今年经济增速预测从1.5%调低至0.5%,中国从10%降至9.3%,欧元区调整后的数字为1.3%,日本为1.4%。
报告还说,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威胁是金融市场还未浮出水面的事件。如果出现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资产相关的巨额投资损失,将会严重损害金融体系的资本流动性,使信贷紧缩进一步恶化为信贷危机。
欧盟下调欧元区08和09年经济增长预期
在全球通胀压力上升、美国经济濒临衰退以及信贷风暴肆虐的大环境下,作为传统三大经济体之一的欧元区也日益感到“力不从心”。
欧盟委员会28日宣布,将欧元区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大幅下调至1.7%和1.5%,主要考虑到通胀上升、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经济降温以及欧元持续升值等因素。此前,包括IMF和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也对欧洲经济发表了悲观预期。
欧盟委员会将欧元区08年通胀预期由2月时预期的2.6%上调至3.2%,预计09年通胀率为2.2%,高于07年11月时预期的2.0%。
欧盟委员会将德国08年增长预期由1.6%上调至1.8%,但将09年增长预期由2.2%下调至1.5%;法国08年增长预期由1.7%下调至1.6%,09年增长预期由1.8%下调至1.4%;意大利08年增长预期由0.7%下调至0.5%,09年增长预期由1.6%下调至0.8%。
欧盟委员会将英国08年增长预期由2.2%下调至1.7%,将09年增长预期由2.5%下调至1.6%。对于整个欧盟,仍预计08年增长2.0%,但预计09年增速会由之前预期的2.4%下降至1.8%。
欧盟委员会表示,主要的下行风险仍来自于当前的市场动荡。对于危机对实际经济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仍较大。
本月早些时候,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中也对欧洲经济作出了相当悲观的预期。报告预计,今明两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将分别降至仅为1.4%和1.2%,2007年则为2.6%。这一数据比欧盟委员会的最新预测还要低不少。
经合组织的判断则要相对乐观一些。这个代表了30个工业化国家的组织3月份指出,今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将为1.9%。该组织认为,今年前两季度,德、法等国的经济增长率也将分别维持在0.3%至0.4%的水平。预计第一季度欧元区本地生产总值将微增0.5%,第二季度也不会有所改善,预计将仅仅增长0.4%。 |